碧桂园:上半年实现营收2349.3亿元,持续聚焦城镇化与高科技

“城镇化”与“高科技”是碧桂园的标签。

在碧桂园看来,国家的城镇化和现代化成就了今天的碧桂园;而凭借在全国广泛而均衡的土地布局,碧桂园也证明了坚持城镇化路线所带来的竞争力。

除地产主业外,碧桂园同时布局机器人、现代农业等多元化业务,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与地产主业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早在2019年,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国强便将集团重新定位为“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并明确驱动地产、机器人、现代农业的“三驾马车”业务架构,令碧桂园加速驶入多元布局与协同发展的新赛道。

如今从2021年中期业绩不难看出,由于业务架构愈加纯熟,全产业链优势实现进一步强化,碧桂园各项财务指标持续向好。业绩报显示,上半年,碧桂园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至2349.3亿元;毛利、净利、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分别增至462.8亿元、224.2亿元、152.2亿元。

对于已过大半的2021年,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在业绩会上表示,接下来,碧桂园仍将深耕三四线城市,努力提升全周期综合竞争力,坚持稳健经营的同时,也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财务稳健性持续增强

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至5.39%

去年8月,住建部、央行出台“三条红线”融资新规,不少触线的房企纷纷走上了“降负债、去杠杆”的道路。

业绩报显示,上半年,碧桂园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较去年的80%微降至77%,仍略高于70%的“及格线”;净负债率为49.7%;现金短债比为2.15,整体处于“黄档”行列。

在业绩会现场,首席财务官及副总裁伍碧君表示,从去年6月份开始,碧桂园的资产负债率便呈下降态势,对于该指标,碧桂园会按照原有的计划,有信心在2023年6月份之前归为“绿档”。

与此同时,碧桂园财务稳健性持续增强,杠杆水平进一步降低,现金流充裕,债务结构持续优化。

截至报告期末,碧桂园总借贷余额下降至3242.4亿元,可动用现金余额达1862.4亿元,可覆盖868.0亿元的一年以内有息负债总额,短期无偿债压力。

主要财务指标优化,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碧桂园通过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率,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1月,碧桂园发行的5亿美元5.5年期票据,以及7亿美元10年期票据的利率分别为2.7%、3.3%;5月与7月,碧桂园再度发行两笔长周期美元优先票据,规模分别为5亿美元和2亿美元,票面利率分别低至3.125%和2.7%。

以超低成本发债融资,充分显示碧桂园的财务稳健性,数据显示,报告期内碧桂园融资成本约5.39%,较去年底下降17个基点。

凭借稳健的财务状况、优秀的运营能力和可持续的发展预期,碧桂园收获顶级评级公司和主要金融机构的认可。目前,穆迪和惠誉均给予碧桂园“投资级”信用评级,标普亦于2020年上调公司评级展望至“正面”。

“通过评级机构背书,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信用水平,从而获得更多投资者的青睐,融资成本持续走低。”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融资顺畅、现金充裕也使得碧桂园可以在市场调整周期中寻找更为优质的发展项目和机会,两方面已然形成良性循环。

权益回款率90%

调整组织架构加码精细化运营

如果说,稳健的财务水平是助力碧桂园穿越周期,从容应对多变市场环境的最好支撑,那么落实高效运营提升管理能力,便是碧桂园持续盈利,提升全周期综合竞争力的最重要举措。

据了解,碧桂园始终坚持对回款目标强考核,强化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机制。

业绩报显示,上半年,碧桂园权益物业销售现金回笼约2727.9亿元,权益回款率90%,已连续6年达到90%及以上,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销售回款率是衡量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伍碧君称,销售回款率越高,代表资金周转速度越快,说明碧桂园财务资金管控能力较强。

面对政策收紧,融资收紧的大环境,房地产行业加速进入管理红利时代,近年来,房地产企业组织架构调整动作频繁。

“去年,碧桂园通过对部分区域裂变与整合,使区域运营有更合适的规模。”莫斌称,事实证明,实施精细化管理令经营效率得到显著进步,有利于各区域持续提升产品力和服务力,及时专注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

目前,碧桂园共裂变了106个区域,覆盖境内核心城市群、都市圈。

业绩报数据显示,受益于精细化管理,碧桂园各项经营指标均有所提升。其中,周期净利率提高1个百分点;年化自有资金回报率超过25%占比提高至97%;年化自有资金回报率提高3个百分点。

在提质增效方面,碧桂园狠抓“一率五力”,即指在合法合规、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做好高效率、成本力、产品力、营销力、服务力和科技力。并连续第三年将“全竞提升”作为年度主题,进一步通过自我检视全面提升全周期综合竞争力,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权益销售金额3030.9亿元

坚持城镇化三四线市场韧性凸显

一切经营成绩的背后,都源于碧桂园坚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持续深耕新型城镇化。

“当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与世界上发达经济体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城镇化市场依旧广阔。”莫斌在业绩会上称,碧桂园近年来的销售增长趋势与我国城镇化进程表现出正相关关系,未来仍有很大空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2020年间,三四线城市销售占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的比例从43%上升到49%,三四线城市的市场韧性愈发凸显,对全国商品房市场起到长期支撑作用。

坚持城镇化路线,深耕三四线城市的碧桂园,亦充分享受着地区红利,打造了独特的行业竞争力。业绩报数据显示,上半年,碧桂园权益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4%至3030.9亿元,行业领先地位稳固。

从土储布局来看,上半年,碧桂园共获取土地219宗,权益总代价约884亿元。按金额计算,新获取土地中,82%的土储聚焦五大都市圈,62%分布在三四线城市。项目数量达3127个,覆盖境内所有省份的296个地级行政区、1408个区县。

从土储数量来看,报告期内,碧桂园在中国内地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约1.69万亿元,权益可售资源合计约2.2万亿。

莫斌称,目前,碧桂园土储资源丰富,布局兼具广度和深度,可售资源能够维持公司未来3年以上的销售需求,支撑公司业绩持续平稳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半年22城首批集中供地中,碧桂园共获取土地14块,对应权益代价171亿元,总体溢价率仅7%。下半年权益可售货值约6600亿元,公司将按照“销供回支投”进行闭环管理,预计全年销售去化率不低于65%。

“长期深耕,使碧桂园适应了三四线的市场规则,无论拿地还是项目的打造与运营,碧桂园都能令成本、产品与营销等方面与之相匹配。”管理层表示,尤其是第二批“两集中”供地政策对于地价溢价率的控制,让碧桂园看到更多布局一二线的机会。

“高科技”标签效果欲显

新业态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地产市场日渐饱和,赛道愈加拥挤的今天,部分房企走上了多元化道路,“科技”便是近几年碧桂园开拓的全新赛道。围绕地产主业,碧桂园先后布局机器人建筑、机器人餐饮、现代农业等高科技新业态,成为企业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2018年7月,碧桂园旗下全资子公司博智林创立,通过博智林机器人进行智慧施工,打造覆盖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建造全系统解决方案。

据了解,目前,碧桂园现有在研建筑机器人46款,已有18款机器人进入施工现场,28款正在陆续进入。

管理层还在业绩会上透露,目前公司正在进行“拆解一栋楼”的试验,希望通过科学铺排施工工序让建筑机器人像流水线生产一样施工作业。预计博智林建筑机器人和智慧建造在明年将会迎来全面盈利。

碧桂园的另一款机器人则致力于将更先进的科技、文化主张运用于多元化餐饮服务中。

目前,碧桂园千玺机器人集团已完成60余种样机的研制,实现了涵盖中餐、火锅、煲仔、粉面、汉堡、麻辣烫等多种餐饮品类及餐饮机器人单机运营的“6+1”智慧餐饮布局。

近百家机器人餐厅布局广州、深圳、珠海、佛山等十大城市;2400余台各类餐饮机器人单机设备,已在全国28个省市的酒店、景区、学校、医院等多样化场景中落地使用。

现代农业则是碧桂园“高科技”标签的又一代表。

据悉,目前,碧桂园农业已形成现代种业、智能农机平台及装备制造、海外大农业三大核心业务板块。

管理层介绍称,碧桂园农业正加快前端种业研发,打造我国的“农业芯片”;在中端,把高新技术应用到农机无人驾驶、智慧农业和智慧农场管理上,布局科技农业;在市场端,现代农业将结合“碧优选”门店,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真正做到健康食品“从田间到餐桌”。

管理层认为,科技能够驱动发展,新、主业务相辅相成,令碧桂园市场前景更加广阔。

相关阅读
头顶200亿天花板,大疆天空悬停
疏远小米,九号“失速”
九号机器人、优地科技、普渡科技,各有增长法则
中国机器人市场白皮书:疫情之下,逆势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