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基于视网膜人工智能评估的《两百万中国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正式发布!
“有时候,正是那些意想不到之人,成就了无人能成之事。”
——《模仿游戏》致“人工智能之父”图灵
1950年10月,图灵发表论文《机器能思考吗》。
这一划时代的作品,使图灵赢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
图灵的机器智能思想无疑是人工智能的直接起源之一,且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深入研究,它们如今仍然是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之一。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健康领域的融合正在不断加深,随着语音交互、计算机视觉和认知计算等技术的逐渐成熟,AI+医疗健康的应用场景越发丰富,人工智能技术也逐渐成为影响医疗行业发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
数据首超200万!
《两百万中国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正式发布
基于视网膜人工智能评估的《两百万中国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发布会现场
由左至右:鹰瞳Airdoc创始人张大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
2021年10月27日,爱康集团联合人民健康、鹰瞳Airdoc,正式发布基于视网膜人工智能评估的《两百万中国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这也是自2019年以来,爱康第三次针对中国体检人群眼底健康进行的深层次科学性分析。
发布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前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曾强;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公共服务中心眼科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主任、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社长胡红亮;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鹰瞳Airdoc创始人张大磊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眼科领域的应用与前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慢病风险监测、管理的重要意义。
据介绍,与往年相比,此次蓝皮书的样本人群首次超过了200万大关,异常检出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为百万人群眼底异常情况的早发现、早干预做出了贡献。此外,新增了视网膜人工智能慢病风险评估、近视人群的高危健康风险、重大阳性分析等版块。利用海量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百万人群的慢病风险管理和健康干预。
小眼睛·大健康
基于视网膜人工智能评估实现全身疾病预警
“眼睛是全身器官领域唯一可以直接看血管和神经的地方,是反映全身健康状况的窗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在发布会上进行了题为《基于人工智能实现眼与全身疾病预警》的主题发言,并特别针对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心脑血管疾病进行了强调:“在全身慢病中,心脑血管疾病最为重要,我国每年差不多有30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实现关口前移是慢病管理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而眼睛可以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预警窗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进行主题发言
“眼部影像发展得特别快,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各种血管的分析、视网膜的厚度、血管分层等都可以做到量化分析。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在眼科领域的使用越来越广。” 魏文斌认为,未来医学的趋势是朝着跨界融合、共享数据、精准医疗发展的,从而共同为我们人类健康,尤其是为健康中国服务。
鹰瞳Airdoc创始人张大磊以过去三年中在爱康体检中心进行Airdoc人工智能视网膜检查的真实案例入手进行了主题发言,他表示,在对职场人群中的阳性案例进行多次监测比对、深度分析后发现:各类眼底血管异常问题趋于年轻化,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将会带来更好的预后,高危人群除早期筛查外还要持续监测,以助于拥有更健康的人生。
鹰瞳Airdoc创始人张大磊进行主题发言
“我们的血管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定期、持续地监测,才能像案例中的职场人士一样,及时发现风险并及时治疗,从而在干预后获得很好的控制。”张大磊说到。
超七成人群存在眼底异常
40岁以上需重点关注眼底健康
2019年发布第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
《中国体检人群眼底人工智能健康蓝皮书》
2019年,爱康集团联合Airdoc发布了第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国体检人群眼底人工智能健康蓝皮书》,当时样本人群共计21万余人。
2020年发布第一个基于视网膜人工智能评估的
《百万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
2020年爱康集团与Airdoc在眼健康和慢病评估领域进一步展开深度合作,发布了第一个基于视网膜人工智能评估的《百万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总计样本已经超过了100万人次。
2021年发布基于视网膜人工智能评估的
《两百万中国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
今年第三次发布“蓝皮书”,样本数据已经超过了200万人次。 “大家可以看到,三年前作为新技术出现的视网膜人工智能评估,在预防领域如今已经被广为接受” ,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针对基于视网膜人工智能评估的《两百万中国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进行全面解读。
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进行报告解读
超七成人群存在眼底异常
在2,023,102人的人工智能眼底照相疾病风险评估结果中,眼底异常检出的人数为1,535,256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75.9%。其中男性异常共计802,944人,占所有男性受检者的77.1%;女性异常共计732,312人,占所有女性受检者的74.7%。总体来看,异常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
图源:《两百万中国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
在本次评估结果中,眼底异常改变结果包括视网膜血管改变、黄斑部异常、视盘视神经异常、中重度豹纹、萎缩斑、玻璃体疾病、脉络膜疾病、视网膜脱离以及其它病理性改变和相关术后特征,不包括轻度豹纹等正常年龄性改变。
4类眼底异常严重威胁眼健康
人工智能眼底照相疾病风险评估包括了五大类50个各类各级异常,前4类异常检出率分别为:视网膜血管异常检出率为46.1%、屈光不正眼底改变检出率为35.6%、黄斑异常检出率为34.4%、视盘视神经异常检出率为8.1%,重大阳性检出率为0.25%。
图源:《两百万中国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
40岁及以上人群,视网膜动脉硬化检出率呈跳跃式增长
样本人群中,共检出视网膜血管异常932,522人,总检出率为46.1%,且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增高。
以40岁为分界点,视网膜血管异常的检出率出现了跳跃式的升高,40岁以下人群的检出率为9.1%,40岁及以上人群的检出率为86.2%,40岁及以上人群检出率是40岁以下人群检出率的9.5倍,建议40岁及以上人群更应该关注眼底血管健康,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图源:《两百万中国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
此外,经监测数据对比发现,高血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血脂异常、体重指数(BMI)超标和屈光不正人群眼底异常检出率均高于总样本人群。这类人群需重点、持续监测眼底健康状况。
共检出重大阳性改变*4,970例,及时避免了不良预后的发生
在本次样本人群中,共发现重大阳性4,970例,检出率为0.25%,其中血管类重大阳性数量最多,总计2,516人,占比50.6%,排名第二的是黄斑类重大阳性,总计1,747人,占比35.2%,重大阳性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本次样本人群的重大阳性按照发生的部位分为以下四类:
图源:《两百万中国体检人群健康蓝皮书》
*重大阳性改变:指发生于视网膜的严重异常需要立即到医院确诊或排除可能引起严重视力损伤的病变。
呵护眼健康从健康生活方式入手
最后我们到底怎么管理好眼底健康?我们认为要定期筛查、定期体检,及早发现是非常有价值的。虽然一些疾病发现后不可逆转,但是我们可以放缓它进一步恶化的脚步,也希望将来医学突破能够最终战胜它,治愈它。
呵护眼健康主要从健康生活方式入手,但不同年龄层人群的眼健康状态因环境影响而不同,针对不同人群的眼病预防措施也要有差异化。
青少年人群
养成科学合理的用眼习惯,严格控制手机、电脑以及夜间灯光的使用时间,看书时间超过20分钟就要短暂休息。另外,要多参加户外运动,每天的户外运动不低于一小时为宜。600度以上近视者注意避免极限运动。
中青年人群
建议每使用电脑20分钟,向6米左右远处看至少20秒。同时,体重管理、合理膳食,控制糖、盐和油脂的摄入,适当补充叶黄素、维生素A等微量元素有助于养护视网膜。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视网膜检查,早期发现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主要不可逆致盲疾患。
老年人群
在日常生活中应尽可能减少危险因素的干扰,要注意平时的眼睛保健,如:户外活动时配戴太阳镜以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辐射,注意合理的膳食结构,保持良好均衡的营养,注意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另外,要进行定期的眼科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圆桌论坛 共话人工智能与健康管理
我们知道眼睛不仅仅是心灵的窗户,更是全身健康的监测窗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健康管理中起到了哪些作用?为中国基层眼健康水平的提升带来了哪些积极意义?以及我们又该怎样利用人工智能做好健康管理?几位专家在圆桌论坛环节就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圆桌论坛现场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前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曾强介绍:“人工智能在影像识别领域特别有价值,以体检中心为例,大多数其实是健康与亚健康人群,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初步筛查,无论是效率还是准确性均会较人力大大提高。”此外,当人工智能用于健康管理之后,无论是检前个性化体检套餐、检中智能阅片、检后体检报告及跟踪等,相信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5G技术的发展,在我们健康管理的过程中都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如何在眼科诊疗的难题中带来价值?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魏文斌认为:“人工智能在眼科领域中的应用,早期可能是在筛查和健康管理领域,慢慢地人工智能在疑难病的诊断上也会给我们眼科医生提供一些方便。尤其是对于基层医生来说,接触疑难病的机会少、经验不够,通过人工智能可以把这些疑难病、罕见病复杂的病理诊断等进行反复地深度学习,从而形成一个正确诊断。未来,有望通过人工智能来帮助整个行业的诊断技术普及,从而提高基层医生的诊断水平,使医疗条件趋于同质化。”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技术使我们普通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档案得以建立,比如我们通过Airdoc这个设备,我基本上每个月都要做一次眼底的扫描,它能够把我的健康数据连续性地、电子化地记录下来,我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突破。以前经常讲每个人有自己的健康档案,但是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健康档案在哪里,可能分布在医院、体检机构中,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机会去完整地获取。现在我们通过手机就能随时随地获取个人数字化完整的健康档案,这样更容易实现千人千面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这也是一个突破。” 国家科技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与公共服务中心眼科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主任、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社长胡红亮表示,健康数据的共建共享同时还会对医疗机构在不同学科、不同病种间的科学研究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爱康引入并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赋能传统体检,能够为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带来什么样的“进阶式”改变?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黎刚认为:“健康体检关系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健康隐患,因此,通过人工智能进行眼底检查提示重大风险就显得特别有价值。2018年爱康开始与鹰瞳Airdoc合作,近两年通过这项服务我们已经发现4,970例重大阳性,其中不乏脑瘤患者。2020年,我们通过这个2分钟的拍照服务就发现了两位视乳头水肿,最终确诊为脑瘤的患者。这在以前是很难实现的,因为患者没有出现任何症状。我相信,这样的检出对于患者后期干预和治疗都是非常及时的。未来,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仍会继续迭代,“学习”复制更多专家的经验,在预防医学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鹰瞳Airdoc创始人张大磊在谈到Airdoc人工智能视网膜筛查这款产品时讲道:“从产品设计的理念上来讲,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把它做的更加普惠,让更多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除了医院、体检中心,将来甚至有可能直接进入企业,服务职场人群,一步步把早筛的关口前移。我相信有一天,人工智能视网膜筛查会像手机一样普及,也非常普惠,让每个人随时随地都能用得上,去承载更加宏大的社会使命。”
可以预见,人工智能医疗大规模落地应用的时代即将来临。爱康自2018年提出“有人管的体检”以来,一直与优秀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把最新的精准医疗和人工智能的产品与服务引进到爱康的平台,帮助客户更早的发现疾病隐患,并通过体系化的防控措施为客户的健康与生命提供全方位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