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同城登陆港交所,王卫,从拒绝上市到成为IPO收割机

​​​​​顺丰同城IPO市值137.2 亿港元,王卫手握四家上市公司。

文|猎云网 盛佳莹

谈起顺丰王卫,外界对他的标签一直是低调、江湖气。在互联网圈子里,王卫一直是特立独行的存在。

极少接受采访、拒绝见马云、对VC避而不见、公开表示拒绝上市……但当快递物流市场在热钱涌入,进入一片红海后,王卫也不得不向时代“低头”,从曾经放言“拒绝上市”到如今手握四家上市公司,低调的王卫不得不再一次走向聚光灯前。

今日上午,顺丰同城登陆港交所。首日开盘即破发,开盘价15.2港元,较16.42港元发行价下跌7.43%,截至猎云网发稿时,顺丰同城股价跌逾 10%,报14.7港元,总市值达 137.2 亿港元。

顺丰同城的上市,也是继顺丰控股、顺丰房托、嘉里物流之后,顺丰创始人王卫手里的第四个上市公司。

从拒绝上市到IPO收割机

1993年,当时只有23岁的王卫成立顺丰。在此后的20年间,顺丰一直是一家100%的家族企业,王卫从来没有接受过投资人的钱,极少和资本市场接触。

哪怕在扩张市场时需要大量资金,王卫也只选择将商铺或者物业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

2004年起,王卫先后9次将物业或商铺抵押给银行。2005年,王卫更是将顺丰公司抵押给中国银行,贷款金额也只有420万元。

低调的王卫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对投资人避而不见,甚至有传闻称:“有VC想给王卫融资,但王卫始终不肯出来见面。这个VC对外开出50万中介费价码,只为和王卫吃个饭。”

但在2013年,顺丰进行了唯一一次融资,由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共同投资顺丰约25%股份,金额为80亿元人民币。

王卫说之所以选择这三大投资商,“是因为他们不逼着顺丰上市。”

早在2011年,王卫在为数不多的采访中公开表示,顺丰拒绝上市。

他说: “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我做企业,是想让企业长期地发展,让一批人得到有尊严的生活。上市的话,环境将不一样了,你要为股民负责,你要保证股票不断上涨,利润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将变得很浮躁,和当今社会一样的浮躁。”

但一向骄傲的王卫“食言”了。

2015年12月1日,申通快递100%股权拟作价169 亿元借壳艾迪西上市,成为国内民营快递第一股;2016年1月,圆通速递借壳大杨创世登陆A股;同年,中通快递成功登陆纽交所。

当快递公司间的竞争,从价格手段蔓延到资本市场。王卫的顺丰想要继续在这场竞争中活下来,必须学会拥抱资本。

王卫感慨道:“一个人,一个企业,怎么可能和资本、行业对抗?”

2017年2月23日,成立24年的顺丰借壳鼎泰新材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顺丰上市后,王卫两个月内身价飙升5倍,以1860亿元的财富首次跻身胡润全球富豪榜华人前十、位列大中华区第三,仅次于王健林家族和马云家族,同时排名全球第25位,比上一年上升305位,可谓是当年最大的黑马。

但上市后的王卫依然会怀疑上市的决定是否正确,2021年4月,在股东大会上,王卫感慨道:“我经常在问,我是不是应该不上市呢?因为好像跟我的理想好像越来越远一样.....”。

然而第二个月,顺丰房托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成为国内首个赴港上市并以物流为主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9月28日,顺丰控股全资子公司完成对嘉里物流的收购。

加上此次顺丰同城IPO,王卫已手握四家上市公司,俨然成为了IPO收割机。

根据《2021胡润百富榜》,王卫以1930亿元位列第十,王卫也是前十榜单中唯一来自快递公司的企业家。

顺丰同城“急送”上市

虽然是独立第三方即时配送的第一股,但在即时配送领域,顺丰同城是一个“后来者”。

2014年,O2O模式兴起,在O2O模式下,诞生了达达、闪送、美团专送、蜂鸟专送等最后三公里物流配送平台。

而顺丰同城最早只是顺丰控股旗下的一个事业部,直到2016年才开始涉足同城配送业务。

2019年3月才开始独立运营、公司化运作,同年9月,成立“顺丰同城急送”品牌并独立运营。

但品牌仅独立20个月,顺丰同城就已经准备分拆上市。

2021年5月28日,顺丰控股宣布分拆顺丰同城赴港上市;10月14日,顺丰同城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赴港上市核准批复;11月14日,顺丰同城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对于分拆上市,顺丰同城大股东顺丰控股一开始就认为,分拆上市将搭建同城实业国际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同城实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持续巩固和强化同城实业核心资源,助推同城实业业务高速发展。同时,分拆也有助于进一步拓展顺丰控股多元化融资渠道,将成为顺丰控股多元化布局战略的重要里程碑。

“急送”上市的顺丰同城甚至是“流血上市”。

根据顺丰同城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18-2020 年,在布局快速扩大后,顺丰同城订单量翻近 10 倍,从 7890 万笔涨至 7.6 亿笔,营收也从 9.93 亿元涨至 48.4 亿元,成倍数级增长。

虽然营收大涨,但顺丰同城亏损也在逐年增加,今年前五个月,顺丰同城亏损3.53亿元,同比扩大46%。加上2018-2020年累计亏损的15.56亿元,公司3年五个月一共亏损超过19亿元。

其中,人力成本对盈利水平的影响最为明显,近三年,顺丰同城人力外包成本分别为 10.45 亿、21.11 亿和 48.6 亿元,占营业成本的比例从 85.4% 升至 96.6%。

顺丰同城想要后来者居上并不容易。美团配送、达达快送、蜂鸟配送,分别背靠美团、京东和阿里巴巴,均有流量加持。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发布的“2020即时配送综合排名TOP10”榜单显示,顺丰同城位列第三。美团配送排名第一,配送单量100亿;蜂鸟即配排名第二,配送单量为60亿;而顺丰同城的配单量为10亿。

在覆盖范围上,顺丰同城的覆盖城市为500座县市,美团配送、蜂鸟即配、达达快送均超过2000座县市。

将顺丰同城“急送”上市,是王卫加注这一赛道的筹码。

顺丰同城能成为第二极吗?

尽管今年王卫手上新增了三家上市公司,但2021年的开局,对于王卫来说,并不好过。

4月8日晚间,顺丰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21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亏损9亿元至11亿元,而去年同期盈利9.1亿元。

这是自2009年一季度有记录以来,顺丰一季度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亏损的情况。即便在艰难的2020年一季度,净利润也有9.07亿元。

受此消息影响,第二日顺丰股价直线跌停,缩水超40%,总市值累计蒸发超2000亿元。

一向骄傲的王卫甚至在股东大会上致歉,坦言在管理上有疏忽,并表示类似的问题不会出现第二次。

虽然在二、三季度顺丰业绩得到回升,但困扰王卫已久的难题并未解决。

一边是快递物流传统业务内卷厮杀愈演愈烈,另一边在新业务的投入上,王卫的压力也不小。

从顺丰首个电商平台E商圈、支付平台顺丰宝,到定位中高端、主打生鲜和进口食品的顺丰优选,再到 O2O便利店嘿店,顺丰试图找到成长的第二曲线,但结果都不尽如人意。这让顺丰同城被寄予厚望。

伴随着本地消费市场的活跃,即时配送服务行业也在快速成长。根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即时配送服务行业的年订单量从2016年的46亿单增至2020年的210亿单,复合年增长率为46.0%;预计2024年中国即时配送服务行业的年订单量将进一步增至643亿单。

即时配送领域依然有机会能跑出巨头,但目前,餐饮外卖是最为主要的配送场景,占比超过七成。因此,美团配送和蜂鸟即配凭借美团和饿了么外卖的市场,建立起流量壁垒,占据了前二位。顺丰同城对比之下流量劣势凸显,想要突围并非易事。

内卷的快递之战远未结束,顺丰同城上市后能解开王卫寻找第二增长极的困境吗?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顺丰同城、达达集团为何破发?规模效应多远?
王卫霸气,又收获一个IPO:市值140亿
顺丰同城三年净亏15.56亿,能解王卫“理想”焦虑?
顺丰同城赴港上市,一次资本的“急送”快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