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钱途”铺开了吗?

变与不变背后的新趋势,看戏剧市场未来该如何“扩列”?

文|壹娱观察 明小天

解读2021年的戏剧市场,变、不变和新趋势,这三个关键词可以串联。

首先,戏剧市场有了不同以往的改变——

戏剧市场升温,基本盘不断扩大;以大麦评分9.7《永不消逝的电波》为代表的大热戏剧,配上《戏剧新生活》等口碑综艺加持,出圈作品不断涌现;综艺之下,越来越多知名戏剧人走出剧场,拥抱更多媒介;沉浸式、环境式戏剧形式频频更新并形成可复用方法论,获得市场认可;主打年轻女性群体、亲子属性等作品走上舞台,戏剧市场剧目受众群体更细分、也更垂直......

另外,2021年戏剧市场有一些事情依旧没变——

与2020年相似,疫情压力仍在,上座率限制的防疫要求下,戏剧市场仍处艰难状态;国内戏剧市场依旧需要本土剧目、引进剧目“内循环”,国外剧目交流受疫情影响压力依旧存在.....

最后,在变与不变之间,一些新趋势也被催生——

中国戏剧市场原创能力不断提升,爆款作品频现;原创戏剧人崭露头角,小而美作品被越来越多人关注;戏剧节、演出票一票难求,内容消费再度炙手可热;戏剧+品牌营销思路被打开,戏剧“带货”属性被进一步挖掘......

站在2022年的开端,壹娱观察进一步拆解属于戏剧市场未来的新图景和新路径,以及戏剧的“钱途”何在?

变与不变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新生戏剧形式对市场的影响。

2021年初,一档综艺《戏剧新生活》在网络强势引发口碑效应。这部综艺将如何影响戏剧市场,戏剧导演赖声川与壹娱观察对话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在《<戏剧新生活>的线上演出到底给戏剧带来了什么?》一文中说道:“在荧幕看,观众不太清楚自己在剧场还是在电影院里,它成功地跨到现场与数位之间的空间地带中。”同时他也表示,“疫情期间,各个单位都在播出数位的线上演出,我认为这无可厚非。这是一个让人们在疫情之中,无法去剧场看戏时,能够在家里观看精致的戏剧艺术的方式。但长期来讲,我不认为这是好事,尤其是因为这会造成观众对于剧场的一种廉价观感。”

导演赖声川

而到了2021年末尾,热播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持续出圈,里面提到的“亚洲大厦模式”把小众音乐剧《阿波罗尼亚》推向大众面前。

这部以年轻女性为主要观众群体的音乐剧自2020年推出之日就备受关注,2021年乘胜追击开了分店。狭小密闭空间内的“小酒馆模式”无疑顺应了市场需求,但我们依旧想了解,这部看似小众的音乐剧《阿波罗尼亚》为何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这种新模式有哪些可复用的方法论值得业界思考?

《它凭什么一票难求?》给出了部分答案,戏剧人魏嘉毅也对壹娱观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这是戏剧产业良性健康发展的必然。“小酒馆”代表了一种十分健康的戏剧状态,这一市场决定的长期驻演模式是“小酒馆”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也体现了戏剧市场的不断良性发展。

另外,戏剧市场那些新生的热门现象也在这一年备受关注。

一直以来的明星跨界当舞台剧演员也在今年三月开始引发新一轮热议。

“顶流”肖战和他参演的话剧《如梦之梦》让我们和评论区网友一道,热火朝天般讨论流量明星能否拯救戏剧,《肖战“救”戏剧,还是戏剧“救”肖战》声音不断。无疑,肖战救不了戏剧,但戏剧的确可以为演艺圈的年轻明星们带来不少红利。“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双十二当天,一则“张杰西安站曾经如是演出成功”的消息再次登上微博热搜,张杰也与众多同行一样,成为跨界者。

肖战参演话剧《如梦之梦》

这种现象依旧有值得肯定的方面,无论是央华版《如梦之梦》,还是张杰版《曾经如是》,巡演将艺术转换为票房、与流量结合提高变现能力的做法,的确为戏剧行业破圈做出了新一步探索。但未来如何发展,还需要戏剧人们群策群力,共谋戏剧破圈出路。

五月,五一档戏剧市场的观察,《戏剧行业报复性消费来了吗?》解答经过新媒介和新流量热捧过后的戏剧市场到底变化大不大。

今年的五一档,“流量”助力戏剧出圈,市场需求增长,供给端也在不断发力,但五一档戏剧市场依旧不能断言“报复性消费已来”。市场也呼唤从业者提供更多元举措,以此促进“小众”市场不仅仅是小众,而是与livehouse、音乐节一样,实现票房增长新神话。

同时,除了关注戏剧市场的宏大叙事之外,具体的戏剧人和他们的戏剧作品,也是这一年的持续话题。

《戏剧人“不赚钱”》关注戏剧人处境,展示戏剧人的真实生活,思考为何“戏剧人不赚钱”。《戏剧新生活》嘉宾刘晓邑认为,“戏剧人赚不赚钱,与戏剧产业结构有密切关联。剧场数量有限,意味着每次只能卖几百张票,收入也不会像电影一样,一次演出就一劳永逸,而是需要戏剧人每天排练、演出,才能有与之匹配的收入。”

《戏剧新生活》嘉宾刘晓邑

2021年,壹娱观察在不断对话过程中感知戏剧市场变化、见证2021年戏剧市场的蓬勃发展外,也在寻找那些始终不变的地方。

戏剧市场从业者“共同把一件事儿做好”的初心仍在,协力推动着戏剧行业向前发展。《成立4个月,大麦“当然有戏”交出一份怎样的学期答卷》一文对话多个新锐厂牌主理人,听他们讲述对戏剧市场的理解。

大麦“当然有戏”厂牌主理人李婧认为,“在戏剧行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并非是去争夺存量市场,而是依托平台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从内容上做增量,从人才上做增量,和合作伙伴一起把整个戏剧行业的蛋糕做大,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和宗旨。”

浮现的新趋势

据观研天下数据显示,我国舞台剧行业市场规模从2014年到2019年逐年增长,从38.54亿元增长至54.2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9%;2020年同比下降56.46%,仅为23.64亿元。根据该机构预测,2021年中国舞台剧市场将增至55.24亿元。

上海作为中国戏剧产业发展地标性城市,相关数据也具有风向标作用。

据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上半年,上海专业剧场共演出3,936 台,较疫情前2019年同期增长2%,其中主、合办演出2,176场,占比55%,创历年新高。观众达到186万人次,演出收入共计3.8亿元,其中票房收入3亿元。

另一方面,2021年的演出行业需求端发力明显。根据Quest Mobile数据显示,在2021年6月新中产人群电影演出行业APP月活跃用户数中,现场演出活跃渗透率为197万,仅次于电影216万。

中国演艺第一股“宋城演艺”2021年Q3财报也能一定程度反映整个戏剧市场的变化。

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宋城演艺营收10.16亿元,同比增长64.2%;净利润4.33亿元,同比增长223.38%。上述种种迹象都表明,疫情压力下,戏剧市场依旧不负众望,戏剧行业最难的日子似乎已经过去。

除了基本盘的扩大,2021年戏剧市场也有了更多新趋势呈现。

第一,戏剧形式不断更新。

除了2020年诞生并于2021年不断发展的音乐剧《阿波罗尼亚》外,更多“亚洲大厦”模式的新剧也在蓬勃发展。亚洲大厦星空间4号沉浸式悬疑音乐剧《flames火焰》、星空间6号音乐剧《桑塔露琪亚》、星空间7号话剧《你好,我找smith》等作品的百花齐放,使得新艺术空间形式的戏剧作品最大程度地以发挥作用。沉浸式、环境式作品不断涌现,也促进了戏剧市场的繁荣。

第二,戏剧+品牌营销思路进一步被挖掘,戏剧“带货”能力被更多商业化实践。

在刚刚过去的12月16日,波司登携手中国国家话剧院,在北京举办了以“戏剧秀场”概念呈现的发布会。根据其通稿显示,这场发布会主打“即时拍摄、瞬时剪辑、实时投屏”技术,由国话现任院长田沁鑫担任艺术总监。除此之外,开心麻花旗下首家音乐戏剧酒吧Stage One近日也在北京开业,上演剧目《芳心之醉》Slogan为“边喝边玩,边演边爱”,将卖酒和戏剧紧密结合。根据该剧目提供的座位图显示,与传统剧院剧目相比也有很大不同。“酒吧+戏剧”的模式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上海大厦“小酒馆”模式,但也足以看出这一模式的可复用性。

第三,受众群体走向垂直化。

随着戏剧形式的不断发展,戏剧市场更加细分。一方面,中国年轻一代所处的互联网蓬勃发展、物质与文化大爆炸时代,促使中国观众有不同于国外青年群体的选择权和特点;另一方面,年轻观众自带的文化基因属性,导致年轻一代具有强盛的文化需求。大麦“当然有戏”厂牌主理人李婧告诉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只有真正和其它的线上大量丰富、即时、可消费内容有巨大差异性的戏剧作品,才能吸引到观众来线下消费。

2020年至2021年,主打年轻女性群体的小众音乐剧《阿波罗尼亚》复购率达20%;主打亲子的舞台剧《帕丁顿熊之小熊当家》《奥特英雄银河格斗之粉碎阴谋》等作品,均收割了不少细分领域的垂类用户。在此之前,主打二次元的《阴阳师》等剧目,也获得了不错的票房。上述案例都证明,细分、垂直的内容将进一步瓜分戏剧市场大盘。

第四,戏剧作品和戏剧人被更多观众看见。

随着基本盘的不断扩大,戏剧形式、垂类内容的不断完善,以及戏剧综艺《戏剧新生活》、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乌镇戏剧节等线上、线下戏剧内容的一次次出圈,都使得戏剧被更多人看见,进一步激活了原本小众的戏剧市场被更多人看见。

无论是戏剧本身还是戏剧人,巨大能量将进一步转换为品牌效应和票房潜能。据悉,停滞一年的乌镇戏剧节售票当日,25000张票便被秒杀完毕。阿那亚官方也表示,11天的时间里,戏剧节吸引了超过12万的游客参与。

未来“钱途”会如何?

戏剧市场展现出来的新趋势也让越来越多从业者看到未来戏剧市场的新图景。

作为中国戏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剧板块的发展也将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戏剧市场发展的脉络,这一板块又将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前景?

大麦Mailive音乐剧板块负责人黄芸告诉壹娱观察,未来中国音乐剧市场将呈现“三驾马车”并行发展的趋势。黄芸预测,今后的中国音乐剧市场,原创音乐剧将会获得更为长足的发展;中小音乐版权音乐剧的中文版制作会更加依托国内团队;此外,国际头部IP也会逐渐进入中国市场。“所以说在国内整个音乐剧进入高速发展期以后不会呈现像国外说的分阶段”,黄芸认为,疫情也是导致上述三种趋势在国内市场同步增强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今年戏剧市场已经表现出“三驾马车”并行趋势,这一点体现在国内产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原创戏剧作品。

由“黄金搭档”周莉亚、韩真共同执导,由故宫博物院、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出品,域上和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就是今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扶持作品,该剧于8月举办首演,一经亮相便再次获得市场好评。

由大麦“当然有戏”厂牌自制、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博士张慧编剧并导演的小而美话剧作品《杂拌、折罗或沙拉》,今年在鼓楼西首演后又入围乌镇戏剧节,获得不少专业人士认可。

此外,今年IP的引进与自制也有不少成果产生,引进IP如音乐剧《阿加莎》,自制IP如12月首演的音乐剧《人间失格》等,都获得了不少关注。

戏剧人不断打开自身职业路径,这在未来会越来越成趋势化和规模化,他们本身“钱途”的打开,也能为中国戏剧行业未来发展带来更多、更大的可能性。

从2018年开始,戏剧人开始从小剧场走进荧屏,《声入人心》的郑云龙等戏剧人越来越多被观众看见,今年我们又看到更多值得关注的戏剧人。张弛、王皓、赖声川工作室宗俊涛等话剧演员,以及参演《阿波罗尼亚》的戏剧演员们,纷纷登上现象级喜剧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被越来越多人看见。

而在《戏剧新生活》之后,参演其中的戏剧人们也有了更多曝光。《戏剧新生活》中的吴彼后续参演了话剧《直播开国大典》,后又参演电视剧《小敏家》播出,剧中饰演钱峰,从剧场跨界荧屏;“宝藏戏剧人”刘晓邑也随后出现在大热综艺《向往的生活》……

无论是《戏剧新生活》等新戏剧形式为戏剧市场带来的新体验与票房号召力,还是戏剧市场出现的各种热门现象,戏剧市场的宏大叙事背后,都有一个个具体鲜活的戏剧人在默默耕耘。

在与不少戏剧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壹娱观察得以发现,戏剧从业者对戏剧的热忱和“一心让戏剧市场变得更好”的朴素价值观,他们或困于琐碎生活,或喜于灵感迸发,戏剧市场的每一次新尝试,都是中国戏剧从业者的不断突破。

所以,2021的戏剧市场,难也易,变也不变,因为我们始终相信,人好了,事儿才会好,戏剧人们共同努力,戏剧市场的“钱途”就不会差。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一票难求,音乐剧风口真来了?
好未来励步举办“素质产品开放日” 戏剧、美育等新产品首次线下亮相
复制“沈腾”,即兴培训可以吗?
春夏大典「戏赏传家」|HOME is HOME庇护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