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M2超预期回升,业内预计今年社融、信贷将迎来“开门红”

业内预计,社融、信贷将迎来“开门红”。原因有三点:一是国内逆周期与跨周期政策发力。国内降准及结构性工具支持,增强银行金融机构放贷动力;二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提前;三是随着国内房地产逐步回暖与基建补短板适度发力,有望带动信贷需求。

1月12日,人民银行在其官网发布2021年金融数据显示,广义货币(M2)余额238.29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4.74万亿元,同比增长3.5%。社会融资规模新增2.37万亿元,上月新增2.61万亿元。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12月末,M2明显回升,一方面是由于央行于去年12月降准改善流动性,另一方面,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增加了货币投放。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指出,M2同比增幅好于预期。主要是因为居民、企业存款增加,财政发力,以及表外融资收缩有所收敛等。M1同比增幅好于预期。主要是企业短期贷款明显增加,抵消了12月房地产销售放缓影响。M1同比增速走高,反映企业现金流状况有所改善。

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7.9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84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08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02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946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9.23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5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847亿元。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13万亿元,同比少增1234亿元。

去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9.68万亿元,同比多增32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7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61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01万亿元。1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16万亿元,同比多增1.37万亿元。

周茂华指出,12月新增贷款放缓,同比少增。主要是由于季节性因素波动,同时年末银行“积极备战”开门红,与2019年12月新增贷款基本相当,属于正常区间;2021年全年新增贷款同比多增3150亿元,信贷增长适度;相较于正常年份看,去年国内信贷环境保持合理充裕。此外,12月居民消费偏弱,影响因素多方面,例如,汽车与住房销售偏弱,局部散发疫情影响等。

温彬表示,从结构上看,居民部门短期贷款新增157亿元,下降明显;企业部门票据融资新增4087亿元,反映当前企业融资需求偏弱。今年1月份,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有望较快增长,票据强、信贷弱的局面会得到改善。

“总的来看,过去一年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M2和社融增速由降转升,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超过去年新增规模,对支持市场主体恢复和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了积极作用。”温彬表示。

周茂华预计,社融、信贷将迎来“开门红”。原因有三点:一是国内逆周期与跨周期政策发力。国内降准及结构性工具支持,增强银行金融机构放贷动力;二是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提前;三是随着国内房地产逐步回暖与基建补短板适度发力,有望带动信贷需求。

温彬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适当靠前发力,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有机结合,货币政策将在支持“稳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央行已经实施了降准、降低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引导银行降低1年期LPR报价、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专项再贷款,部署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后续安排。

“未来,这些政策将持续发挥效果,货币、信贷政策会继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制造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力度,促进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温彬表示。

相关阅读
4月M2超预期增长而信贷明显放缓,机构认为LPR下调时机已成熟
鼓励银行机构单列信贷计划对接民生保障、防疫建设等,上海银保监局发布惠民保企十五项举措
3月居民部门短期贷款增长显著,业内提示需提防经营性贷款流入楼市引发新风险
央行发布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金融机构贷款合理增长,信贷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