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家新能源车企宣布涨价,年销量或达400万辆

尽管价格普涨,但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不减。

文|鳌头财经 晓敏 李杜 

95号汽油已开启“9元时代”,92号每升价格也逼近9元。本以为油价上涨会给新能源汽车带来巨大的销量空间,但新能源汽车也没“歇着”。

4月10日,蔚来汽车(09866.HK)发布公告称,受今年以来全球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影响,5月10日起,将对旗下产品价格进行适当调整,ES8、ES6及EC6各版本车型起售价上调10000元。

鳌头财经统计发现,目前已有长城欧拉、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长安新能源等超20家车企官宣涨价。

不过,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依旧看好,3月全国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44.5万辆,同比增加137.6%,环比增加63.1%。

尽管销量不错,但在各种压力下,还是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

有业内人士向鳌头财经表示,按照目前形势,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可达400万辆。

特斯拉8天三次涨价

“一辆车差一个零件都没法生产。”此前,蔚来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李斌解释称,“疫情原因 ,3月中旬我们有些零部件就断供了,靠着一些零部件库存勉强支持到上周。受近期上海、江苏等地疫情影响,很多合作伙伴供不了货,只能暂停生产。这个情况也不是我们一家,很多厂商都暂停生产了。”

实际上,在此之前,一众新能源车企就掀起了涨价潮。

4月8日晚间,领克汽车官微发布关于领克新能源产品价格调整的说明:由于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综合因素影响,领克汽车将对旗下新能源(PHEV插电混动)产品官方指导价进行上调,幅度为2000元至4000元。价格调整涉及领克全系新能源产品(01PHEV、05PHEV、06PHEV、09PHEV)。

4月7日,特斯拉美国官网显示,部分Model3车型价格至少上调1000美元。

而在中国,特斯拉全部车型连续涨价三次。3月10日到3月17日,短短8天时间,特斯拉3次上调旗下产品价格,涨价幅度为1.506万元至3万元。其中,国产ModelY高性能版车型上涨了3万元。

4月6日晚间,极狐汽车也发布公告称,决定自2022年5月1日起,对极狐品牌所有车型进行一定的价格调整,具体调整方案将在2022年4月30日前公布。

同一天,奇瑞新能源也宣布涨价,将对部分车型价格上调2900元至5000元。

欧拉两车型“撤柜”

鳌头财经统计发现,目前已有长城欧拉、上汽通用五菱(00305.HK)、比亚迪、小鹏汽车、哪吒汽车、吉利几何、零跑汽车、东风岚图(00489.HK)、长安新能源等20多家车企官宣涨价。

最为“悲壮”的是,2月份,长城汽车旗下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欧拉汽车,突然传出要停止接受欧拉黑猫以及欧拉白猫这两款品牌主销车型的订单,而且还将全部宣传物料撤除,让这两款车从此“消失”在欧拉的产品线中。

长城欧拉表示,新能源补贴退坡、芯片短缺以及原材料涨价等一系列的原因,导致黑猫的单车亏损高达万元。

长城欧拉CEO董玉东指出:“以黑猫为例,2022年原材料大幅上涨后,黑猫单台亏损超万元。”欧拉黑、白猫的三电系统生产成本,占整车成本约55%-60%,这两款爆款微型车已经停止接单。

刚刚宣布停售燃油车的比亚迪,近日网传称将要新一轮涨价。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证实,“此为不实消息”。

2022年,比亚迪已两次调价,2月1日,公司上调幅度为1000元-7000元不等,原因是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新能源购车补贴退坡等影响;3月16日,上调幅度为3000元-6000元不等,原因是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影响。

新能源汽车销量预期下调

尽管价格普涨,但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不减。

4月11日,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消息,2022年3月全国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44.5万辆,同比增加137.6%,环比增加63.1%。

新能源车企成本压力主要来自动力电池和芯片两个方面,前者受锂资源制约价格上涨,后者尤其是基础芯片存在供应链受阻等情况。动力电池方面,碳酸锂每吨价格从6万元涨至50万元,每辆带电量50kwh的车理论成本将增加1.3万元(铁锂电池)/1.5万元(三元电池)。而基础芯片的散单采购也已经影响到蔚来等车企的毛利率。

小鹏、理想、哪吒等造车新势力一季度累计销量突破3万辆。

其中,2022年前3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34561辆,同比增长159%;理想汽车同期累计交付新车31716辆,同比增长152%;哪吒汽车第一季度累计交付量为3.02万辆,同比增长305%。

比亚迪产销快报显示,一季度销售新能源汽车28.6万辆,同比大幅增长423%,环比增长7.6%。

特斯拉也介绍,前3月全球交付量达到了31万台,同比增长67.7%,环比增长0.5%。

产能已出现严重过剩

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涨价只是当前面临的困境,但更长远地来说,产能过剩成了更需面对的问题。

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汽车工厂(轻型车)产能4804.93万辆,产能利用率为52%,远低于韩国75%、美国73%、日本68%、欧洲62%的产能利用率,产能过剩相对严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统计的98家汽车生产企业生产情况中,月生产不足千辆的企业达50多家,其中近20家处于停摆状态,月生产0辆。

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而言,情况更是糟糕。4月1日,在潍柴动力2021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潍柴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表示,新能源车将会出现一次灾难性的产能过剩。“近几年新能源行业比较热闹,一窝蜂上了,无序竞争。有很多公司掺杂私活,通过资本市场膨胀财富,导致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无序的资本膨胀。”

资料显示,在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能已达2669万辆,但市场销量仅为136.7万辆。

近期,乘联会指出,目前已具备生产资质的企业还有1046万辆在建产能陆续建成投产,其中大部分是新能源汽车项目。

赛迪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能预计达到3661万辆,市场规模约为530万辆,产能利用率不足15%。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今新能源汽车产能闲置很多,希望能更多地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收编”来消化产能,而且要进行全国统筹,而不是一涌而上、遍地开花。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马斯克的野心,特斯拉的烦恼
收复失地?豪华品牌新能源车型扎堆发布为几何
实现“双碳”目标,“一汽大众们”的经济账
上量、下沉、服务战争,2022年,新能源基建等待“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