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商行登陆资本市场后的首份年度“答卷”备受市场关注。4月29日,上海农商行正式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及2022年一季度报告。
年报显示,过去一年,上海农商行实现规模、效益、质量均衡协调发展。截至2021年末,集团总资产达11583.76亿元。报告期内,集团归母净利润近百亿元,不良率持续优化并维持在低位,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过去一年,始终以“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为使命的上海农商行,依旧坚定聚焦战略主航道,扎实推进普惠金融,全面促进“共同富裕”,三农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行业金融五大金融服务体系齐发力,经营特色不断凸显。
该行董事长徐力在年报中表示,“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在历史与现实的映照中,上海农商人书写了新征程的绚丽篇章。”此次该行靓丽增长的经营业绩,无疑开启了一个好彩头。
业绩增速稳步提升,零售转型成绩斐然
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41.64亿元,同比增长9.6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98亿元,同比增长18.84%。
与此同时,该行ROA、ROE稳中有增,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0.91%,较上年增加0.06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11.39%,较上年增加0.37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截至2021年末,集团实现非利息净收入47.94亿元,同比增长14.99%,在营业收入中占比19.84%,同比提升0.93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3月末,集团非利息净收入13.93亿元,同比增长8.78%。
盈利结构进一步优化背后,离不开该行零售业务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启动零售业务转型战略,寻求新的增长动能。从年报来看,上海农商行的零售业务在过去一年也有了跨越式发展。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沪农商行零售金融业务初步完成全面深化转型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逐步建立九大支撑体系,全面推进“3个2”核心战略实施,通过“专业化经营”和“网点转型”两大抓手,发力“财富管理”和“个人信贷”两大重点业务,发挥“人才”和“科技”两个支撑能力,深耕“代发工资、代发养老、工会卡”三大客群,为零售业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截至2021年末,该行个人银行业务营业收入71.15亿元,占比29.44%,利润总额42.19亿元,占比34.64%,个人客户1967.26万户,较上年末增加347.86万户,增幅21.48%。
在财富管理方面,该行致力打造以养老金融为特色的大财富管理服务体系,扎实推进以客户多元化资产配置为核心的财富管理业务,非储AUM快速增长、结构持续优化。
报告期末,该行零售AUM总额6198.4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16.57亿元,增幅17.35%;理财产品总规模1669.1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4.15亿元,增幅17.96%,理财规模位居全国农村金融机构首位。
不良率稳中有降,资产质量实现再提升
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能力之一,上海农商行在此方面的表现依旧十分抢眼。
截至2021年末,集团不良贷款率为0.95%,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大幅度提升至442.50%,较上年末上升23.33个百分点,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提升。而今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再度下降至0.94%。
国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该行资产质量改善使得该行拨备计提压力明显减轻,是推动净利润增速回升的首要因素。东北证券也指出,在拨备雄厚、资产质量持续位居农商行领先位置且不断改善的情况下,上海农商行的利润释放能力开始展现。
年报显示,上海农商行始终坚持稳健的风险管理原则,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多层次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具有清晰的风险策略、风险偏好和风险限额,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技术,不良贷款率保持在行业较低水平。
与此同时,上海农商行表示,未来一年,将以维护并保持信贷资产质量稳定可持续为核心目标,以新CMIS系统上线应用为契机,通过优化完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深化升级预警系统、细化贷后管理和风险化解工作、强化不良问责手段和力度等措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断为前台业务部门赋能,助力全行“做小做散”,将资产质量保持在稳定水平。
此外,资本充足率三项指标均有所提升。截至2021年末,集团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5.28%、13.10%、13.06%,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0.88个百分点、1.40个百分点、1.39个百分点。
经营特色凸显,打造五大金融服务体系
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建设和实体经济,在过去的一年中,上海农商行坚持创新探索,持续打造符合市场导向的“经营特色”。
其中,该行三农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养老金融、行业金融五大金融服务体系,无一不体现出市场化、专业化、综合化的特征。
在科创金融方面,该行以“科创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为方向,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扶持“早中期、中早期”科技型企业,构建起科技金融专属“双鑫服务”策略。
用数据来说话,2021年全年,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525.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1.99亿元,增幅高达48.62%;科技型企业贷款客户数1938户,较上年末增加600户,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超5000户,科技型企业贷款客户中80%以上为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委办认证名单企业。
作为长三角区域支农主力军,2021年继续保持“三农”金融服务区域市场领先地位,该行2021年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项下对涉农经营主体累计发放贷款10.56亿元,位列上海市同业第一。
在绿色金融方面,该行秉持“打造长三角最具绿色发展底色的银行”战略定位,致力建设以“三全”(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全产品服务的绿色金融服务模式)为特色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性、系统化地推进该行绿色金融发展工作,完善绿色金融全方位战略目标体系,制定了2035年绿色金融远景目标及《上海农商银行2021—2025年绿色金融发展战略》。
报告期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为171.90亿元,绿色债券投资规模余额为36亿元;绿色债券全年承销规模为21.80亿元。
在养老金融方面,该行面向客群的养老金融服务方案逐步成型,持续打造面向该行个人客户全生命周期、以养老财富规划和资产配置为核心的综合化、差异化、一站式养老财富管理综合服务方案。
此外,该行深耕行业金融,围绕“3+6”重点产业客群开展细化研究,聚焦产业集群,立足行业特征,深挖客户需求,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行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打造服务“3+6”产业新模式,持续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建设和发展。
压实责任显担当,普惠金融再上新台阶
报告期内,该行大力发展普惠在线业务,加强大数据运用,优化完善风控模型,推出“银税贷”“鑫农乐贷”等产品,增设三个商E贷中心,商E贷新增业务超70亿元,筹备设立普惠金融微贷中心,有效覆盖小微客群空白,扩大小微企业支持范围。
过去一年,该行实现普惠金融服务扩面增量、提质降本。截至2021年末,该行普惠小微贷款户数2.4万户,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5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6亿元,增速达36%,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及增量位居上海同业市场前列。
同时,该行运用人民银行再贷款政策累计为5800多户企业发放贷款196亿元,重点支持小微、“三农”、民营等领域发展,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累计支用国家开发银行及中国进出口银行转贷款资金40亿元,共同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一季报数据显示,该行一季度普惠金融延续稳健增长趋势。截至2022年3月末,上海市担保基金管理中心担保项下贷款余额117亿元,位居同业前列;普惠在线贷款余额108.72亿元,保持持续增长。
此外,该行还紧随区域发展战略,加速融入国家级开发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大力支持新片区内重点基建项目及重点行业,探索新片区内总部经济和新型国际贸易相关机构业态,拓展跨境金融服务功能,助力跨国企业在岸和离岸业务的统筹联动发展。
同时,上海农商行积极响应上海市推动发展开新局战略,聚焦“五个新城”建设,从组织架构、资源配置、业务体系、外部合作、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建立“五个新城”领导工作小组,开辟“绿色通道”,配置“融资额度”,为新城建设保驾护航。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上海农商行董事长徐力在该行年报致辞中坦言,未来该行将倾力构建“以产业链为特色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以鑫动能为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以‘三全’为特色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以养老金融为特色的大财富管理服务体系、以行业金融为特色的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五大体系,打造开拓未来的“战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