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迎来“诺基亚时刻”

当创新进入瓶颈。

文|伯虎财经 陈平安

几天前,伯虎财经的果粉朋友在看完苹果发布会后,发了一条朋友圈:“我的iPhone 12还能再战2年!”

然而就在两年前,我还曾因为他抢首发的行为而呛其“不理智”。

不爱换手机了是今年以来中文互联网的高频词汇。

根据行业分析公司Counterpoint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已经超31个月。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Analytics则称,中国用户的平均换机周期为28个月。

也就是说,两年半甚至三年才换一部手机是大部分人的常态,消费者顺利完成了从每年“定期更换”到“能用就不换”的转变。

这是个不太好的信号。

15年前,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在向世界展示的第一代iPhone时说:“今天,苹果将彻底改变手机”。

随后手机行业开启了新一轮的繁荣,即使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也挡不住全球智能手机销量高速增长。

15年后,当智能手机退潮明显,包括苹果在内的所有手机厂商都需要重新思考:智能手机的未来是什么?

01 智能手机到头了

今年5月,诺基亚CEO佩卡·伦德马克在世界经济论坛2022年会上大胆预测,智能机会在未来8年,也就是2030年遭到淘汰。

这个观点或许有些激进,但许多证据都在表明当下的智能手机行业正在如当年的功能机一样,走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过去,手机厂商们想取得增量无非指向三个方面——“新用户、新技术、新方向”。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已有38亿智能手机用户,渗透率为77.87%;国内智能手机渗透率更是达到97.4%,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

也就是说,国内手机市场用户基本已经触及天花板,新机出货纯靠旧机换新支撑。

而随着前文提到的用户换机周期延长,手机出货量下滑几乎是必然的。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自2017年达到巅峰的15.5亿部后,便一直处于下跌趋势。今年以来持续的经济下行更是加速了“退潮”速度。

上半年,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1.36亿部,同比下降21.7%。IDC最新报告预测,2022年智能手机出货量预估将减少6.5%至12.7亿台。

从各家厂商出货量的数据来看,除开不太具有对比价值的荣耀,今年上半年OPPO同比下降39.1%,vivo同比下降33.2%,小米同比下降23.9%。即便是苹果,同比也下降了2.9%,今年二季度财报首次出现利润和营收双跌的局面。

(上半年各品牌手机销量)

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在谈到手机份额下滑时曾表示,“高端份额下滑的核心逻辑就是当前安卓的科技创新不够。”

事实上,无论是安卓还是苹果,从新技术来看,迭代放缓都是全方面的。

自2016年小米把全面屏概念带入到行业,智能手机的工业设计就基本在此基础上做调整,形成了安卓打孔,苹果刘海的基本格局。

这也是为什么本次苹果发布会,苹果的“灵动岛”虽然让人惊奇,但包括罗永浩在内许多观点认为这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变通。

迭代放缓的另一方面在于目前智能手机的天花板效应很明显。这导致目前手机市场存在两个困局:

一是手机同质化严重,各家产品大同小异。

除了苹果之外,安卓厂商们的更新无非在性能、影像、游戏、快充四个领域做文章。

例如vivo X80系列主打“自研影像芯片、蔡司光学镜头、超感自由屏”,oppo Reno 8系列主打自研影像芯片、80W超级闪充,小米12S Ultra主打“徕卡专业影像、旗舰8+处理器”。

这种基于基于供应商的芯片、零部件或者操作系统做上层应用创新,很难让普通用户感受到明显的不同。

其次是,包括芯片、屏幕等关键硬件迭代也在放缓。

以手机最核心的Soc芯片为例,不管是苹果的A系列芯片,还是高通的骁龙芯片,挤牙膏的现象都十分严重。

相比于A15处理器的典型成绩单核1722、多核4674,苹果最新的A16的单核跑分仅提升9%,多核甚至下滑了。

相比之下,安卓旗舰机主流的高通骁龙芯片更离谱。在今年的新品发布会上,苹果当场打脸骁龙芯片的性能还不及几年前的A13。

(骁龙芯片跑分)

据北青报报道,壹观察创始人宿艺认为,“其实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骁龙870放在现在也足够了,而且制程到了5nm之后性能其实提升已经不明显,主要是功耗优化”。

如何寻找新方向成为了当下手机厂商们的重中之重。

02 折叠屏是未来吗?

包括国产厂商们在内的安卓玩家们对折叠屏这个新市场寄予厚望。

一方面,折叠屏的关键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比如关键的极薄玻璃已经能做到量产,关键的铰链技术在厂商们的大力投入下也已经取得突破。

OPPO Find N单单一个精工拟椎式铰链就包含136个零件,使用125项专利,大大降低了折痕的深度。小米MIX Fold 2采用了自研的一体化微水滴形态转轴,轴数量降低到了87个,将转轴薄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另一方面在于,随着越来越多的厂商们发布自己折叠屏产品,消费者教育也在不断加深,折叠屏手机的价位也从之前的万元打底下探到如今8000元价位,几乎与顶级旗舰的价位齐平。

“折叠屏会是未来2-3年智能手机市场全新细分的增量市场,我觉得这个增量速度会非常快。”vivo执行副总裁胡柏山在今年四月的一次采访中表达了对折叠屏的预测。

事实也的确如此。根据CINNOResearch统计的数据,在整个2022年上半年,国内折叠屏手机的累计销量达到了130万部,超过了2021年全年116万部的成绩,涨势迅猛。其中二季度国内折叠屏手机的累计销量达到了58.7万部,同比大幅增长132.4%。

那么折叠屏会不会替代当下主流的直屏手机,成为智能手机新的主流形态呢?

回顾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变历史,初代iPhone带来的多点触控的交互体验是十五年前手机行业颠覆的关键。

从现下的折叠屏手机来看,尽管它带来了更大的屏幕、更好的浏览体验、更独特的外形,但交互体验仍然是直屏手机的那一套,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处于“拆东墙,补西墙”的尴尬境地。

以最新的折叠屏手机小米MIX Fold 2为例。

从B站科技up主TESTV的小米MIX Fold 2测评来看,小米MIX Fold 2已经是目前最轻薄的折叠屏手机,但和直屏手机相比仍显笨重,像是“口袋里揣了块砖头”。

在日常使用上,主流APP适配仍存在许多问题。考虑到不同品牌的折叠屏手机规格不同,且折叠屏手机规模尚小,专门为其适配性价比过低,这种情况短期内难以解决;同时囿于折叠屏的形态,影像体验上比不过直屏手机。

也因此,折叠屏更像是一种过渡产物,而非能够接棒直屏智能机的主角。

03 万物互联的主角

关于智能手机未来形态的讨论,包括扎克伯格、比尔·盖茨等人都认为一个新的设备将取代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代移动计算平台。

手机厂商们把宝压在了AR上。

一方面于目前主流的AR和VR头显类设备还十分笨重,难以支撑日常生活的使用。因此可全天穿戴、支持全场景的AR眼镜被视作有潜力取代智能手机的选择。

另一方面,光波导、眼球追踪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使得AR眼镜的量产和推广成为了可能。

此外,5G的普及也有利于推动AR生态的演进。由于5G能提供确定性的低时延和高精度的定位,因此现有基于Wi-Fi和4G的AR应用,通过5G网络将能提供更好、更稳定的体验。

Strategy Analytics VR&AR生态系统研究服务总监David MacQueen表示:“消费者AR头显的出现及其与5G的深度融合,可能会通过无需双手、在视觉中增强现实世界带来新的用例。”

而旧时代手机终端厂商们的时代红利在于,在此基础上通过完成AR相关的下游软件研发,能够形成一套生态闭环,从而创造一个解放了双手、带来全新交互体验的、以可穿戴式设备为载体的超级终端。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苹果的发布会把相当多的时间给到了可穿戴设备Apple Watch,还重点介绍了这款新手表功能:温度传感器功能、车祸检测功能,高G加速传感器可精准检测碰撞等。

从库克二季度财报会的回答来看,苹果的元宇宙生态也在建设当中,App Store中已经有了14000款AR APP。

不仅仅是苹果,国产厂商们也纷纷选择在AR眼镜上发力,8月小米旗下的生态链企业蜂巢科技推出了小米的试水之作——米家眼镜相机。

OPPO去年推出了旗下的首款AR眼镜OPPO Air Glass,采用单目分体式设计,重量只有30g。

华为虽然没有推出相关产品,但是根据据LEDinside不完全统计,从2月份至今,华为已公布超过6项与VR/AR有关的专利,涉及VR头戴式设备、AR眼镜、VR应用设计方法及系统、存储介质等内容。

根据IDC预测,2025年VR产品全球出货量将增长至2860万台,复合年增长率为41.4%,届时,全球VR/AR市场规模将达近两万亿元。

需要强调的是,当下AR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主要的应用在b端,消费级产品较少。

IDC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VR头显出货356.3万台,AR设备去年一年只卖了28万部。

主要问题还是在于成本高企。例如采用了AR主流的光波导显示方案的镜片,仅仅一对成本就高达2000元。采用此技术的微软微软HoloLens 2国行版售价27388元,重量高达2.87kg。这样的价格使得产品很难在大众市场普及。

苹果这次发布会AR产品的缺席则更加说明了这件事的难度。

但就像当初的iphone一样,AR眼镜虽然贵,却无疑代表着更大的想象力。

参考来源:

1、雷科技:智能手机SoC告别“摩尔定律”?

2、深圳宁南山:聊下目前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

3、字母榜:苹果发布会前瞻:别管iPhone14了,AR才是One more thing

4、剁椒TMT:苹果AR头显难产,库克成不了乔布斯

5、北京青年报:上半年国产手机出货量下降超25% 年轻人不爱换手机了?

6、AI芯天下:一天卖1200万,AR眼镜消费复燃?

7、通信世界:5G加持下,AR生态已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