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艺术教学,上海市初中艺术学科教学数字化转型研究活动在沪举办

4月27日,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浦东新区教育德育处、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等共同在上海市澧溪中学举办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技赋能艺术教学”——上海市初中艺术学科教学数字化转型研究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后颁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其中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理事长史国明表示,党的十八大、二十大提出了对德、智、体、美、劳的“五育”并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中华传统文化在戏曲艺术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数字化转型可以让古老的艺术发挥出新时代的光彩。今天大家共同研究探讨戏剧课程的数字化转型,目的是能丰富吸取教育资源,通过科技赋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具有中华文化精神的新一代。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戏曲以其独特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充分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多年来,很多学校和教师积极投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将戏曲、科技、教学的要素有机融合,体现结构化、系统性、整体性的课程设置架构。通过情境、实践、数字化交互等学习样态,激发广大师生对于中华戏曲文化的热爱。

开场时,上海澧溪中学合唱团表演的纪念建党100周年的优秀作品戏歌《中国的曙光》受到与会老师及专家的好评。

对于科技赋能艺术教育的意义,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陈强称,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的重要的一个引擎,也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艺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承担着我们立德树人,以及培养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中非常重要的任务。

为了体现戏曲艺术的文化性、教育性、审美性,戏曲教学数字化资源系统以剧目为中心,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剧目,挖掘与之相关的文史哲内容,并通过数字化赋能,重新拍摄、制作成教学资源。

同时,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大单元的形式架构,通过任务、活动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戏曲活动,强调戏曲学习的实践性。师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演唱表演中学习、在信息化交互中学习、表现评价中学习。课程涵盖启蒙、普及、提高等多个系列的戏曲数字课程,兼顾学生的学情与多层次学习水平。每个教学模块都包含教-学-评完整的教学过程。

陈强还表示,浦东新区作为我们全国的改革发展的先行者和排头兵,也是承担着我们首个区域的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的任务。目前全区有646个中小学幼儿园,校区数要超过1000,学生教职工5.5万,学生55万,体量占到了全市的1/4。浦东教育的发展就代表着全市上海教育的发展,浦东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也正在不断的构建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