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大一笔VC募资:启明创投募了65亿

站在岔路口,募资市场分化加剧,中国创投悄然走入崭新一页。

文|投资界PEdaily

今年最大一笔人民币募资来了。

投资界获悉,今天(5月18日),启明创投宣布正式完成第七期人民币基金的募集,基金规模达到65亿元人民币,出资方包括8家保险机构、知名市场化母基金、领先的上市公司及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等,LP复投率超70%。

这是今年迄今为止中国创投市场最大规模的人民币基金募资。至此,启明创投旗下总计管理18只基金,已募管理资产总额达到95亿美元,他们将继续投资科技及消费、医疗健康两大领域的早期和成长期的优秀项目。

如我们所见,人民币基金在中国创投江湖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立足于中国创新环境管理基金已经成为新一代创投投资人的共识和重要使命。站在岔路口,募资市场分化加剧,中国创投悄然走入崭新一页。

65亿,今年最大一笔募资,8家险资出钱了

具体来看这一新基金。

早在2022年7月,启明创投就曾低调披露了其第七期人民币基金完成首轮关闭,规模为人民币47亿元,到今天正式官宣募集到了65亿元。这样的数字相比2021年初28.52亿元的第六期人民币基金,几乎是翻了两番。

不仅节奏稳当,新基金的LP阵容也相当亮眼。按照启明创投的披露,第七期人民币基金LP包括了保险机构、知名市场化母基金、领先的上市公司及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等,复投率超过70%。同时基于对启明创投业绩和团队实力的高度认可,有多家LP更是进行了多次续投。

一直以来,保险机构都是VC基金最为期待,但同时也是最难获取的LP群体之一,而这一次启明创投一下子引来了8家保险机构,数量是上一期的4倍,出资金额更是达到了新基金总规模的四分之一,占比之重令人艳羡。

放眼竞争激烈的人民币投资江湖,这支VC队伍早已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于2010年完成第一期人民币基金的募集,至今已经整整走过了十三年时间。

这几年,中国创投行业风云变幻,但启明创投总是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即便在募资寒冬,也几乎维持着“隔年一募”的稳定节奏,最近三年来更是连续完成总计四期的美元基金、人民币基金的募集,火力全开。

现在,这家成立了17年的老牌VC已拥有18只基金,已募管理资产总额达到95亿美元,距离百亿美金门槛仅一步之遥。

虽然基金规模已经比过去大很多,但启明创投仍然还是集中精力在两大板块投资,即科技及消费(T&C)和医疗健康两大领域,而且仍然投资这两大领域的早期和成长期项目。

“感谢新老出资方一直以来对启明创投的信任和支持。”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表示,“我们有幸在过去十几年,见证中国企业的成长速度和发展韧性,并陪伴他们成长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伟大公司。我们将为创业者提供更丰富的资源支持,成为创业者最坚定且最重要的陪伴者,同时为出资方创造可持续的回报。”

17年历程,本土化最成功的一批VC

如今回过头来看,启明创投堪称中国本土化VC的样本。

成立于2006年,启明创投见证了美元基金在中国的起起伏伏。而在成立早期,邝子平就已经深刻地意识到VC本土化的重要性,他曾谈到:“美元基金比较认同硅谷VC的打法,主张平均分权的合伙人制;但在中国情况完全不一样,它们更像一家大公司,有不同的层级。我们一直在探索‘入乡随俗’,把硅谷式VC与本土创投模式进行融合。”

这些年来,启明创投也是如此履行的,这支队伍的优势已经明显显现。截至目前,启明创投已投资超过530家高速成长的创新企业,有超过200家在交易所上市及合并等退出,行业公认的独角兽和超级独角兽企业达到70多家。

投资方向上,伴随中国创业投资生态迈向科技创新的阶段,硬科技已然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的主线。而作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连接者,启明创投的科创属性愈发清晰,特别关注源头式创新、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团队围绕着半导体、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自动化、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下一代诊断技术、医疗服务升级、数字医疗等领域,他们已经绘制出一幅产业链全景图谱,对上下游进行了深度精准布局,成为诸多创新企业最早且最重要的投资人。

沿着这条脉络,即便是在投资趋冷的2022年,启明创投依然逆势完成了约90笔项目投资,其中不乏此芯科技、后摩智能、弥费科技、DeepWay、英矽智能、信念医药、原启生物、爱科百发等技术壁垒高、产业附加值高的硬核创新企业。

退出上,启明创投再一次迎来丰收期——过去的24个月,在A股主板、科创板、港交所、纳斯达克等收获了41个IPO,其中包括星环科技、禾赛科技、惠泰医疗、冠科美博、义翘神州、仁度生物、益方生物等,分别在科创板、纳斯达克、港交所、A股主板等成功上市,成绩斐然。

成绩背后离不开一支尖兵队伍。根据官方披露,启明创投拥有超过40位专业投资人,他们长期深耕于科创投资一线,拥有专业的技术背景和丰富的企业管理、投资经验,熟悉前沿技术产业化的过程,能够全方位帮助创业企业家及团队制定和实施公司的发展战略。

不止于此,这家VC还在大规模招兵买马,即便在创投行业减员声音不绝于耳的2022年,其累计招募了31位全职员工。这其中,有超过20位员工都配置到了投后团队,在发展战略、研究支持、市场拓展、品牌建设、人才招聘、财务税务、法律支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深度参与公司及行业的整个成长周期。

“启明创投正在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着力完善启明创投作为一个机构的投资能力和投后赋能能力。”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表示,“我们非常相信我们国家在重大创新方面的能力和潜力,期待能够和我们的众多LP一起,支持我们的被投资企业在核心技术、产品能力、组织能力、和全球化能力上不断取得突破。”

邝子平:2023值得大干一场

2023年创投的复苏并没有想象那么快。不久前,清科研究中心发布了《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研究报告》。这也是疫情放开后中国VC/PE首份战报,真实情况出乎意料——

募资依旧艰难。2023年第一季度,行业合规性要求持续增强,加之部分LP流动性有待释放,募资市场有所回落,整体新募集基金数量和金额分别为1601支、350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6%、33.0%。其中,外币基金募资尤为艰巨,2023年第一季度共8支外币基金完成关账,数量仅为去年同期的28.6%,降幅超过七成;募资规模约为275.6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5%。

与此同时,市场仍存在一定的避险情绪,投资人出手更加谨慎。清科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前三个月,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节奏延续减缓,投资案例数共1722起,投资金额1300亿元人民币,两个数字同比都几近腰斩,下滑曲线令人揪心。

退出层面也并未见好转。一季度退出案例总量共521笔,同比下滑51.5%,各类退出交易数量均有所减少,被投企业IPO数量也同比下滑了近四成。“上市即破发”的景象此起彼伏,背后的投资机构和LP心情复杂。

投资圈现在的状态是什么?“熬。”近期多位投资人向我们吐诉,“虽然一直在出差看项目,但一个季度都没开张一单。原本以为2022年已经是最艰难的一年了,没想到2023年情况更为煎熬。”

也许,这恰恰也是市场出清并回归理性的过程——顺风顺水看不出差距,越是艰难的上坡,才更能彰显真实本事。

犹记得在去年底启明创投CEO峰会上,邝子平展望2023年。他提到,2023年将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中国仍将面临很多国内国际的挑战。

但他进一步指出,2023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无论是消费的回暖、全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拥抱,还是投融资活跃度的提高,都在呼唤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华的中国企业家。

“身处一个多变的世界,我们期待2023年重启经济的自信与活力,在多变中找回一道恒定。”在邝子平看来,这个恒定就是中国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只要有这个恒定,中国的经济发展就有希望,创投机构投资人就有机会。

“我觉得2023年的下半年是大家能够挽起袖子、好好去做业务的非常好的时间。”邝子平在去年年底总结,所以就需要把上述提到的工作尽快地在2023年的上半年都做好,下半年就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只争朝夕。

正如他强调的那样,创业投资是一个重仓未来的行业,是一个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充满活力与期待的职业,“2023年,值得大家大干一场。”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