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初中艺术学科教学数字化转型嘉定专场研究活动举行

未来,学校美育教育将进一步着力推动“科技赋能+项目引领”,推进基于数字化教学的课堂转型,实施数字课程跨学科探索。

2023年9月28日下午,由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指导,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科技艺术中心、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联合主办,上海市嘉定区教师教育学院协办,上海市嘉定区丰庄中学承办,真新学区戏曲一条龙单位共同参与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技赋能学校美育教育”上海市初中艺术学科教学数字化转型嘉定专场研究活动在上海市嘉定区丰庄中学举行。

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副处长时多,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理事长史国明,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田磊,上海市中学艺术、高中音乐教研员钱熹瑗,上海市中学艺术、高中美术教研员徐韧刚,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嘉栋,嘉定区教育学院院长许晓芳,嘉定区真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胡春华,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周燕菊,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张嘉婉 ,嘉定区教育局艺教办主任、区音乐家协会主席易凤林,嘉定区真新街道教育办主任李娜,嘉定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余珂,嘉定区真新学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以及来自全市各区中学艺术教研员、优秀教师代表,嘉定区全体初中艺术老师等300余人来到上海市嘉定区丰庄中学学生剧场参加现场活动,5000余人观看线上直播。活动由嘉定区教育学院中学艺术教研员王华、沈琪共同主持。

暖场表演

上海市嘉定区丰庄中学七(3)班学生的戏歌表演唱《中国的曙光》拉开了展演活动的帷幕。

活动致辞

李嘉栋为活动致辞。他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他指出,艺术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学科,随着数字化时代的进一步发展,艺术作品和科技创新的交融日益凸显,艺术教育更要紧跟时代步伐,以技术赋能,艺术学科教学数字化转型是全方面推动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是提高人民对教育满意度的重要方式。希望全区艺术教育工作者,为进一步提升当代学生素质教育品质,把学生培养成拥有民族之魂、健康身心、向美气质、创新动能的时代新人而不断努力。

实践分享

上海市嘉定区丰庄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迎春以“守正创新,让京剧之美溢满校园”为主题,分享了学校美育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与研究。通过普及戏曲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戏曲素养,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戏曲课程的实施路径与有效策略,在传承与发展,普及与推广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形成社团化、项目化和数字化,为学校“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有力的助推作用。

学校美育教育全面铺开,将京剧教育融入到课程、课堂、德育、校园活动中,以区级课题“绘制京剧脸谱提升学生艺术感悟能力的研究”和“基于项目式学习有效提升STEAM课程中的艺术教育效果”为引领,构筑具有丰中特色的校本化育人模式,让京剧文化浸润到每一位师生心中,让京剧之美溢满整个校园。

教学展示

上海市嘉定区丰庄中学艺术教师司欢欢围绕“表演是戏曲艺术的核心”展开艺术单元教学实践。以京剧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为载体,借助上海市科艺中心戏曲数字化课程资源中的戏曲文史、戏曲精髓、戏由表演三大模块,通过三个助手进行资源整合,依据教育部艺术新课标的相关内容与要求,结合现有艺术教材资源形成三课时的单元教学。

本课围绕《穆桂英挂帅》主要唱段的学习任务观剧心得分享,运用戏曲数字平台引导学生感受京剧的唱腔之美、身段之美、行头之美。让学生感受京剧表演艺术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学会用戏曲程式化的艺术语言,塑造有个性的艺术形象,通过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感受穆桂英杨门女将飒爽英姿、深明大义、胸怀报国之志、巾帼英雄气概,理解家国情怀的深刻含义,尝试运用课堂所学创编《花木兰再出征》短剧构思,进一步理解表演是戏曲艺术的核心,引发学生艺术思维的转变,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理解。

课堂点评

钱熹瑗在点评中表示,本课旨在以素质教育和大艺术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精神内涵,以新课程标准为引领,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学业要求为核心,设计符合学生的艺术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和艺术思维引导。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习共同体,通过课堂化、数字化资源应用为发展导向,推动了艺术学科教学转型和学校美育特色的探索,使艺术教育走向品质化、艺术教育科研不断呈现新样态,推动上海市艺术学科发展向着新高地迈进。

徐韧刚对本堂课给予高度肯定。科技赋能艺术教育,借助数字化资源平台,将艺术与科技融合,给艺术教学赋予了新的科技手段。借助信息化、数字化,能瞬间让更多的孩子们接受艺术教育,这是对传统艺术、传统文化的延续,有助于激发孩子们对传统艺术的兴趣。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当数字技术碰撞传统戏曲,让传统戏曲焕发出新的活力。中学艺术学科在利用学科优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艺术教师要站位高、视野广、勇探索、敢实践,运用科技时代的教学手段,转变教学思维,探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创新和实践。为艺术学科落实核心素养,实现国家课程要求的育人目标不断努力。

成果展示

上海市嘉定区丰庄中学京剧社团表演京剧节目《穆桂英挂帅》。

丰庄幼儿园幼儿表演戏歌《池上、咏鹅、观游鱼》。

嘉定区绿地小学学生表演戏歌《忆江南、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

上海市嘉定区丰庄中学学生表演戏歌《竹石》。

总结讲话

史国明对本次活动的意义和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誉。当下,引导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和民族文化自豪感。对于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明确新时代育人目标非常关键。技术赋能教育,教育塑造未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的责任要求。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希望教师利用数字化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尾声表演

嘉定区真新学区戏曲一条龙学校表演《中国梦梨园梦》。

外场展区

活动外场还设置了六个艺术教育展区,第一展区有科技类VR、数字资源课程、3D打印等;第二展区有 “小小戏曲人,创意小达人”“小绿宝爱京剧”“京剧文创,创意无限”“海派剪纸,秀美如画”四大板块;第三展区有“沉醉墨海,书写人生”“展国韵人文丰采,承戏曲泥塑技艺”,现场参与互动体验的与会者络绎不绝。

未来,学校美育教育将进一步着力推动“科技赋能+项目引领”,推进基于数字化教学的课堂转型,实施数字课程跨学科探索。遵循“传统与现代融合,经典与趣味融合”的京剧资源使用理念,积极尝试构建“数剧京韵”体验空间,推进艺术教育家校共享模式,在“双减”政策下,切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运用数字技术,探索公平、优质、高效、个性、智慧、面向未来的教育,拓宽教育可及性,促进教育公平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