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达踏空20年,风口已不在

第一个大红包落到了万事达的头上。

文|十字财经 李意安

前两天,万事网联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事网联公司”)的银行卡清算机构开业申请正式获批了。对万事达而言,这场漫长的申牌之路,可算是走到头了。

不过批是批了,能不能成事儿,就得看万事网联自己的本事了。

1

中国市场可能没有外卡组织预想的那么香。

一言蔽之,时移势易,风口不在。即便获准开业,万事达也已经踏空了中国银行卡市场最好的二十年。这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不止万事达,早些时候拿到牌照的运通和目前仍在为牌照努力的Visa同样要面对这个问题。

中国监管要求的“四方模式”走的是“发卡-受理-转接清算”的链条。牌照问题解决的是转接清算的难题,其实是最后一环,受理场景的问题也容易解决,和支付宝、微信谈好分润,两大巨头一接,受理场景的问题就解决了。所以关键还是发卡侧,首先,有没有人发你的卡,然后,有没有人用你的卡。得先解决发卡量,再解决活卡率。

所以这就构成了当下最大的尴尬,中国市场已经不缺卡了。

美国运通和连连支付成立的连通(杭州)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连通公司”)作为首家筹备申请获通过的外商投资的银行卡清算机构,发卡的情况其实并不理想。

跟各大行谈发卡,银行都有十分现实的利益诉求。在卡量已经明显饱和的今天,银行自身的发卡需求其实并不大。银行发卡的动因还是不同程度地与卡组织的补贴有关,至少到现在为止银联到现在还会给银行发卡费用,得看万事达给银行的发卡补贴比之银联如何,换言之,万事网联愿意花多少钱去补贴这个市场成为关键。

从连通公司的经验来看,发卡侧补贴了不少,但是数年过去亏损还在扩大,并无盈利征兆。

不过万事达过去二十多年的努力当然也不是全无用处,至少还是攒下了的大量双标卡拥趸,这部分存量业务何去何从也是一个重点。

虽然很多年前监管就叫停了双标卡的新卡发行,但事实上,对于许多双标卡的存量卡种,各大银行仍在持续发卡,所以这部分卡的交易规模和活跃用户其实不少。

双标卡其实是有两个卡Bin的(有些双标卡到期了银行会给用户寄两张卡就是这个道理),未来这部分业务走银联还是万事达的通道来清算,其实是是看用户的选择,有些时候用户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那可能就商户默认选了。那么用户和商户在意什么呢?

如果是国内的人民币业务,不涉及汇率,在用户无感的情况下,商家会更在意手续费。万事网联的手续费能做到多低呢?现在微信、支付宝给服务商的手续费报价是线下0.2%,线上0.6%,这意味着银网联的手续费分润比这个价格更低。万事网联能比这个价格更低吗?

如果是境外,万事达此前大量的业务都是聚焦于中国人的出境用卡服务,这个虽然是当时牌照的限制,但不得不说这也是万事达的优势所在,而万事达聚焦这一痛点的服务深度其实已经相当可以了。

在境外,尤其在欧美等成熟金融市场,万事达和Visa的受理场景上还是有很大的优势,银联确实干不过,但建议要搞万事达、Visa的卡还是搞单标卡,因为这些市场常常不受理双标卡。但也仅仅如此。汇率的话,外卡DCC的风险还高于银联。

所以还有万事达卡要如何促动银行发卡以及用户用卡,得寻找独到的破局之道。

万事网联的股权占比是万事达51%绝对控股,网联占比49%,这样看来是万事达主导,外资股东方的创新能力和对本土市场的理解,怎么说呢,既然千辛万苦拿了牌照,就好好整活吧。前路漫漫,关关难过关关过。

2

聊完了万事达,再来聊聊另一个股东网联。

市场一直将网联与银联相类比,但事实上,银联的身份是“卡组织+清算机构”,网联却只有清算功能,因此,是直到今天这一步走完,网联才算是勉强集齐了对标银联的最后一块拼图。

网联的筹建初衷是基于“断直连”大业,从整个商业模式而言,纯粹是线上账基业务。从2018年筹建以来,基本没有什么突破创新,也没有什么独特的竞争优势。与万事达这样的成熟外卡组织合作,等于是通过股权方式拿下了一张银行卡组织牌照,属于稳赚不赔。

不过这些年网联明显低调了很多,属于一种小富即安的生存状态,似乎也放弃了对标银联或者做大做强的打算。银联虽然家大业大,但因为收入是按笔收取分润,总是免不了要担心市场的前途与未来,网联则不然,本来就是包年收费,收的也不贵,但各家支付机构众筹一下,一年营收也有十亿上下,算是旱涝保收。万事网联成立之后,初期肯定是少不得要借用一下网联的清算网络,合作中也可以给网联这个中资大股东创创收,何乐不为。

最后,既然运通、万事达先后通过合资方式拿下了人民币清算的业务,免不了也要展望一下Visa的未来。

相较于万事达,Visa在争取人民币清算资质上不可谓不积极,却始终透着一股不谙世事的天真。

就历史渊源而言,Visa与中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紧密相随,但恩怨也颇为复杂。曾经扮演过中国银行卡市场的领路人,但从2010年开始,Visa在境外全面封杀双标卡银联通道,后又寻找WTO仲裁,将与中国银联的利益之争升级为国家利益的博弈,直接败光了中国监管的好感度。

此后多年,外卡组织的人民币清算业务都无监管破冰。Visa多次以独资形式进行申请无果之后,又试图联合八大银行成立合资公司进行人民币清算业务的资格申请,最后依旧坚定选择以独资的形式申请。迄今为止,在进展上仍无反馈。

相较而言,万事达的表现则沉稳得多。在人民币清算资质的问题上,一直表现出密切关注高度配合的态度,积极不激进,谋定而后动。

也以独资形式申请过人民币清算业务资质,但更多时候也都在尝试借力。2017年底,万事达与深圳市招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北京居然宏业投资有限公司、联通支付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一家名叫万联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接近万事达方面人士曾坦言,该公司的成立目的就是作为申请人民币清算资质的公司主体。2018年年底开始,万事达与网联开始了密集的接触,于是有了今天。与网联合作虽然自主性略有不足,但可以大幅减省系统建设的过程,万事达切入人民币业务的效率能够得到大幅提升。

真是活该万事达比Visa先拿下了这块牌照。真心建议Visa,在中国做生意要学会中国人的智慧,不宜太轴。

洋洋洒洒唠这么一大通嗑,惊觉十几年倏忽已过。虽然玩家还是这么几个,江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江湖了。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