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华社 遥远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近来迅猛发展,赚足了市场眼球。在此背景下,我国数字和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球可谓一骑绝尘。工信部近期披露的数据显示,我国数据中心产业(IDC)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达到近30%。
然而,我国IDC行业龙头万国数据(09698.HK)(GDS.US)在对未来发展充满憧憬之际,资本市场却给其泼了一盆冷水。
富途牛牛数据显示,万国数据港股股价在2021年2月达到顶峰后开启了一泻千里模式,如今股价在谷底震荡,总市值只剩下不到160亿港元。美股方面,万国数据股价走势亦与港股股价相仿,处于近6年以来的低位。
万国数据的同行世纪互联(VNET.US)也与之“同病相怜”,股价已连跌近两年时间;另一家同行秦淮数据(CD.US)则相对坚挺,股价未遭遇大幅杀跌。如今,万国数据的估值也已跌至谷底,市净率仅约0.68倍,估值相当吸引。近期,因估值过低等因素,市场传出世纪互联和秦淮数据将被私有化退市,此负面消息更进一步打击了万国数据低迷的股价。
失速在黄金赛道上
数字经济下,数据不断积累,近些年国内很多互联网大厂对数据的储存和管理颇为头疼。
作为算力的物理承载、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成为数字经济浪潮下的“香饽饽”,以万国数据为代表的企业不断扩充数据机房面积,许多大型互联网企业、金融企业和云厂商进入了这些IDC企业的客户阵营。
过去四年,是万国数据蓬勃发展的四年,公司的客户规模、机房面积呈阶梯式增长,带动其营收节节攀升。2018年至2022年,万国数据收入由27.92亿元飙升至93.26亿元,复合年增速达35.2%,每年的收入增幅均有双位数增长。
但进入2023年,万国数据收入增长出现了失速现象。按季度看,今年一季度至三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幅分别低至7.4%、7%及6.4%,没有了往年高增长的态势。
基于疲弱的收入增长表现,万国数据管理层曾在今年3月给出了相对平缓的2023年全年指引,预计收入和调整后EBITDA中值同比分别仅增长8.6%和6.2%,该指引令市场颇为失望,进一步引发了公司股价的下跌。
盈利能力方面,当下整个IDC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多数企业不具备规模化和成本优势,因此亏损成为行业常态,万国数据也难于幸免。2018年至2022年期间,万国数据亏损呈加速趋势,累计亏损额超过4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万国数据净亏损还有所扩大,其中三季度净亏损4.21亿元,同比扩大23.87%,但经调整EBITDA(非公认会计准则)同比增长5.6%至11.26亿元,反映出三季度盈利能力有所好转。
迟迟未能扭亏,原因在于万国数据激进的扩张导致支出高昂。今年以来,万国数据加码东南亚市场,陆续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印度尼西亚巴淡岛及新加坡启动新的项目。值得一提的是,IDC行业属于重资产行业,需大量资本进行投资,并且投资回报周期普遍长达7-8年。因此,近年来大幅扩张带来大量的投入成本不断削弱了万国数据的盈利能力。
经营数据方面,万国数据在三季度表现疲弱,已获客户签约及预签约的总面积及运营面积分别同比增加5.7%及8.6%,同比继续放缓。
此外,万国数据今年以来的签约率和计费率亦缺乏动力。一季度至三季度,公司运营面积签约率分别为93.9%、92.4%及91.9%,运营面积计费率分别为72.6%、72.1%及71.9%,下降趋势明显,表明存在市场需求下降或者公司订单获取能力下滑的可能性,在短期内将影响公司收入表现。
失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实际上,IDC企业收入大幅放缓是今年行业普遍现象。
世纪互联今年三季度的营收也仅录得4%的同比增长,三个季度收入同比增速呈逐季下降趋势;在A股上市的数据港(603881.SH)三季度收入更是下滑3.15%;秦淮数据尚未公布三季报,在二季度,其提前布局“东数西算”节点带动了收入同比大增近50%。
行业龙头们增长失速,不难看出行业需求端出现了变化。当下,国内整个IDC行业正经历一波低谷期,目前处于低位的供需基本平衡阶段,市场还未出现明显的需求拉升信号,导致龙头企业们能扩大的市场出现减少。在云服务市场方面,面对持续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客户的投资继续放缓,直接影响了云计算市场的增长。Canalys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全球云服务支出为735亿美元,同比增长16%,增速明显放缓,今年以来再度低于20%。
虽然万国数据客户量持续增长,但以阿里(09988.HK)(BABA.US)和腾讯(00700.HK)为代表的云服务提供商仍然是万国数据主要的客户。根据公司招股书,阿里和腾讯在2020年上半年贡献了万国数据总签约面积的55%,为公司最大的两个客户。到了2022年,万国数据前两大客户的签约总面积占比仍有52.3%,估计这两大客户仍为阿里和腾讯。
根据万国数据方面披露,今年三季度公司各行业客户签约总面积比例中,云服务提供商占比最高,达到58%,显示出万国数据对云服务行业的依赖度较深。
在今年3月举行的财报会议上,万国数据透露,云服务提供商贡献的“新预订”或“增量需求”比例已从两年前的85%-90%大幅下降到了2022年的“几乎0%”。另外,万国数据还披露,在今年上半年,有一位客户提前终止了待完成订单,另有客户重新调配了数据中心容量。
进入2023年,万国数据来自云服务供应商的新订单或继续疲弱。作为中国“四朵云”的带头大哥,阿里云在今年第二财季却主动削减项目制订单,其解释称是为了提升收入质量,带动盈利能力优化。阿里财报则显示,“美国近期扩大对先进计算芯片出口的限制,给云智能集团(即阿里云)的前景带来不确定性。”
在今年9月,万国数据董事长兼CEO黄伟也给出了IDC市场需求近期有所减弱的原因。他称,一些互联网大厂前几年制定的目标计划较为激进,积攒大量已签约的订单需要消化,导致市场增量变少了。
此外,我们不得不提及云服务市场里重要的一环——SaaS。根据Gartner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云计算市场中,云应用服务(SaaS)的市场占比最大,占比超过了35%。国内有大量SaaS企业,龙头企业有金蝶国际(00268.HK)、微盟集团(02013.HK)和中国有赞08083.HK)等。
由于国内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同时SaaS行业下游客户以中小企业居多,因此国内很多SaaS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增长前景如何?
现阶段,IDC厂商的增长主要依靠云计算企业业务扩张的需求,从短期看,万国数据所处的IDC行业因为供需关系而进入弱周期。
但从中长期看,IDC行业有望重拾曾经的高光时刻。在人工智能浪潮下,未来IDC行业增量更为可观的领域预计将是人工智能。
当下,不只是阿里和腾讯,百度(09888.HK)(BIDU.US)、拼多多(PDD.US)等互联网大厂都在加码人工智能,角逐AI大模型市场。另一方面,很多游戏、医疗和教育等多个行业的头部企业也争相进军AI大模型赛道,试图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分一杯羹,国内的“百模大战”由此拉开帷幕。
当面向行业的数百个AI大模型出现,承载大模型的数据中心也迎来重大机遇以及挑战。大模型需要大算力,也需要有更好的能源使用效率,作为大模型时代的基座,那些能做到“能效、算效、运效、数效、人效”五效提升的数据中心,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世纪互联创始人、董事长陈升对AI大模型浪潮下IDC市场的增长空间感到十分乐观,他近日预测,“伴随着大模型时代的到来,未来五年,我国数据中心产业的算力每年将至少实现60%的增长;未来十年,更有望达到每180天翻一番,呈现出指数型增长态势。”
万国数据董事长兼CEO黄伟也同样看好未来几年IDC市场,表示AIGC爆发会拉动IDC行业新一阶段需求量,但传导到数据中心市场,需要个过程,他预计在12-18个月左右。海通国际近期也认为,今年以来的AIGC热潮会是下一阶段需求供给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但传导到IDC行业预计可能在一年左右。
目前,国内IDC行业的主导力量主要有两股,一是中国电信(00728.HK)(601728.SH)、中国移动(00941.HK)(600941.SH)等为代表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二是以Equinix(EQIX.US)、万国数据、秦淮数据等为代表的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
此前,电信运营商凭借资源优势,一直是国内数据中心市场的头号玩家。近些年来伴随着国内数据总量的急剧增长,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传输与处理等对算力资源的需求大幅提升,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难以满足整个数据中心市场需求。
在此背景下,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乘势而上。中国通信院的数据显示,2022年来自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的市场份额约为51.68%,较2019年增长了接近10个百分点,成功首次在整体份额上超越电信运营商。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继续保持高增的态势下,未来几年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有望拿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对万国数据、世纪互联等服务商来说机遇大于挑战,这就需要看各参与者能否复制国际数据中心巨头Equinix的成功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