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信人寿2023年净亏损近43亿元,再陷亏损困局

人身险公司盈利能力恶化背后,准备金计提和投资端压力是主要原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3年,人身险行业陷入整体性亏损的困境中。60家披露利润数据的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合计净亏损超百亿,25家险企盈利,35家亏损险企亏超300亿元,行业压力显而易见。

亏损榜单前列之中,“银行系”险企建信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信人寿”)占据一席。去年全年,建信人寿出现近43亿元净亏损,继2022年由盈转亏,净亏损17.67亿元后,亏损进一步扩大,同时,其保费规模也有2成收缩。

事实上,从行业角度来看,人身险公司盈利能力恶化有两大主因,一是资本市场波动,投资收益大幅承压,不及预期;二是随着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补提寿险准备金,对利润形成负面影响。

保费净利双下行

作为典型的“银保系”险企,凭借股东资源禀赋以及银保渠道优势,从建信人寿2011年以来披露的可查数据来看,其至2021年保费拾阶而上,且始终保持盈利态势。但在2022年,建信人寿却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保险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同比增幅达到4.57%,但利润却由盈转亏,该年净亏损达17.67亿元。

再至2023年,建信人寿营收、净利双双下滑。保费收入397.13亿元,较2022年下滑约两成。从前三季度表现来看,在跟踪信用评级报告中,中债资信分析,建信人寿保费下滑,主要受公司压降趸缴业务规模所致。

与此同时,建信人寿亏损规模大幅扩大,全年净亏损42.99亿元,较上年增亏约143%。透视背后,准备金计提和投资端压力,是主要原因。

现行保险合同准则下,按照偿二代相关规定,寿险准备金计量采用的折现率假设基准为750天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而在过去一年,10年期国债利率不断下行,再叠加新会计准则对履约现金流采用现行市场折现率,给折现率带来很大的波动,因此需要计提更多的准备金,从而引起利润表的剧烈波动。

另一影响利润表现的压力来自投资端。据2023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建信人寿2023年投资收益率为2.61%,与近三年5.03%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存在较大差距,综合投资收益率表现也低于近三年均值。

投资端承压也是行业性难题。受制于资本市场波动,2023年长端利率低位震荡,长端利率中枢下行导致固收类资产配置承压,股票市场整体震荡调整幅度较大,保险公司的权益资产配置压力进一步显现。数据显示,2023年,非上市人身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普遍收敛。

华西证券分析师罗惠洲在研报中指出,“2023年各险企净投资收益率和总投资收益率受资本市场下行均出现大幅下滑。一方面权益市场回调叠加金融工具准则切换拖累险企投资业绩,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进一步加剧险企投资业绩的波动。另一方面,长端利率中枢下行导致固收类资产配置承压,同时,保险合同准则下以‘国债收益率’作为传统险准备金的折现率,利率下行会增加风险准备金的提取,造成净利润下滑。”

发债改善偿付能力

2023年,建信人寿连续发债,提振其偿付能力。回溯来看,2022年末,建信人寿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至73%、125%,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压力之下,2023年9月,建信人寿成功发行40亿元资本补充债券,票面利率3.45%,用于补充附属资本,提高偿付能力,也为后续的业务良性发展创造条件,稳健经营。资本补充债券发行后,建信人寿2023年第三季度末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提升15个、45个百分点,分别达到了92%、171%。

3个月后,建信人寿再度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维持核心资本合理充裕、增强资本安全边际,此次发行总规模为20亿元,票面利率3.25%。结合资本补充债发行及业务发展综合影响,建信人寿实际资本上升约11.9亿元。

联合资信在对于建信人寿2023年资本补充债券的信用评级报告中也指出,2022年以来,受权益二级市场波动、债券市场回撤影响,建信人寿投资标的价值收缩,导致其他综合收益由正转负,叠加《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II)》规则变化、美元债赎回等因素导致其权益规模收缩,核心资本减少,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随之下降,面临一定资本补充压力。

“增资或发行资本补充债券是提升偿付能力的有效方式,但要使偿付能力长期处于充足区间,还需要险企实现价值转型,提升盈利能力,保障资本实力”,业内人士提醒道。

近年来,个险渠道承压,银保渠道成为各家人身险公司竞相争夺的重点渠道,背靠大行股东的“银行系”险企在客户资源、渠道基础、风险管理等方面独具优势。2023年,10家银行系险企中有7家保费规模呈增长态势,但渠道依赖、业务模式相对单一等问题同样值得关注,“增收不增利”难题并非一家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