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歌手》充VVIP的人,花了多少冤枉钱?

“套娃式”消费愈演愈烈。

文|锌刻度 孟会缘

编辑|李觐麟

因《歌手2024》第一期直播内容的突然爆火,闻讯而来的“乐子人们”为了拿到第一手消息,有的东拼西借找亲友要来会员账号,有的翻遍了各种免费的播放渠道,还有的为先睹为快斥巨资付了包年费……

在“芒果台”炸起的一片水花中,视频平台的种种会员“套路”再度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你VIP—SVIP—全屏会员,咋不再搞个超级会员啊,逼着我去看盗版APP”“VIP没办法升级SVIP,全屏没有SVIP权益,SVIP不能电视用”“SVIP一个月没有优惠券要28元,那我还剩一年的会员算什么,充到V8的我算什么!”

锌刻度发现,眼下不仅“芒果台们”的视频会员饱受用户诟病,包括健身、交友、音频等APP在内都存在“VVIP问题”,就连办公软件WPS最近都因“套娃式”收费引发了大量关注,这不禁让人发出感叹,“韭菜长得还没有会员收费‘套路’推出得快”。

节目火了,会员权益却“套路”满满

回想起上一次看《我是歌手》这个综艺节目,那时候的林悦还在上大学。林悦还记得,彼时寝室那台不到20寸的电视机,给她带来了多么新奇的观看体验,“你不知道大家听到邓紫棋唱《泡沫》的时候有多震撼,这个‘无名’歌手一开口,整个宿舍的姐妹都安静下来了。”

而再一次留意起这档节目时,林悦已经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资深打工人了。在短视频平台刷到相关信息时,林悦的脑海中随之不断充斥着网络上的各种玩梗,从“五旬老太守国门”到“英子历险记”再到“《歌手2024》UC网友摇人榜雷军拿到第一”,这一切都令她重拾起了对该节目的兴趣。

在刷完不少CUT视频,自认为已经补好第一期直播的功课之后,周五的晚上,林悦在自己的小出租屋里打开了投影仪,准备沉浸式观摩这场万众期待的“世界大战”,但让她没想到的是,观看节目的第一步就难住了她,“要全屏会员才能看完整版,但我手里的账号只开了VIP。”

因为平时都是和家人共享账号,林悦此前几乎从未关注过相关服务的收费问题,“而且我很少在视频网站上看电视剧,刷短视频和B站的免费视频居多”。林悦一问才知道,现在的视频VIP服务居然这么疯狂,“分手机能看的、电视能看的、投屏能看的,反正就是全方位圈钱。那我还不如等着看那些不要钱CUT和整活视频了,反正这次《歌手2024》出圈也不是因为歌曲舞台本身有多好看。”

实际上,为了围观后续,网友们集体出动确实找到了不少免费薅直播资源的渠道。在小红书上,一些博主贴出了攻略,如“可以看看各通信运营的APP上面积分够不够兑换芒果VIP”“央视频APP和学习强国APP都可以免费看湖南卫视直播”“没有芒果会员的都给我上YouTube,有音乐单曲纯享版和直播版(有广告),不要钱的”等。

而这一切,很难将其与芒果TV的会员权益变动脱开关系。此前,随着芒果TV的SVIP服务首发,从用户的发声来看怨言不少:“为啥还得开SVIP?”“是你的全屏会员不配当SVIP了吗?”“我全屏会员看不了SVIP,现在比普通VIP多一个功能就是电视播放,还是最贵的”……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想去现场“吃瓜”的用户发现,在《歌手2024》的观影活动报名界面也为会员分了级:芒果TV会员线下互动权益包括“立即报名(V1+)”和“SVIP报名”,并写明了后者“几率更高”。对此,也曾有网友辣评,“当然要想办法捞钱啊,这种量级的热度可不是想有就有的。”

“VVIP”的覆盖范围,比想象中更广

其实就在近段时间,知名办公软件WPS也因为“套娃式”收费问题引发过大量用户的不满。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会员、超级会员、超级会员Pro、AI会员、大会员……多名网友反映金山办公软件WPS存在随意修改会员等级、“套娃式”收费等问题,也有用户称WPS会员结构复杂,其会员“套路”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锌刻度了解到,该事件的起因是WPS推出的AI功能,限制了自己此前购买的超级会员Pro对该功能的使用,要想继续使用这一新功能,必须再单独付费成为AI会员或者大会员。

而针对用户提出的“推出一项功能就要单独收费”的质疑,WPS相关负责人表示:“会员用户此前使用AI功能是一种福利,如今福利期已到。2024年3月,WPS AI开始商业化,投入比较大。作为一项全新的会员服务,WPS AI会员仍在灰度测试中,属于付费升级选项。用户可自行选择,如选择不升级,原有会员权益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除此之外,市面上还充斥着更多被消费者认定为“套娃式”收费的服务。锌刻度在黑猫投诉上搜索后发现,涉及健身、交友、音频等多个行业类别,眼下都存在“VVIP问题”。

如一位投诉交友APP“青藤之恋”的消费者表示,“开通会员后还要再次冲金币才能发送小纸条,会员一天只能发送一条”;一位投诉健身APP“硬汉健身”的用户写道,“本来是想买一个个人定制计划的,结果还没登录就要交费168元,还标注的7元每月,底下很小的168/24月,想着这就是个人定制了,结果交了之后发现这是会员钱,个人定制还得交钱”;还有一位投诉音频APP“喜马拉雅”的消费者称,“以前会员都能听,现在居然还要分会员和少儿会员分开付费,不能通用”……

而经过梳理,消费者对“套娃式”收费模式的不满,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是,收费体系过于复杂。一些软件提供的会员类型繁多,功能和有效期各异,导致消费者难以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会员服务,这种复杂性增加了消费者的决策难度,有时甚至会因为不了解具体的服务内容而做出错误的消费决定;

其二是,功能重复与交叉。不同级别的会员服务之间存在功能重叠,使得消费者难以判断哪种会员最适合自己,同时也可能导致资源浪费;

其三是,会产生额外费用。当消费者希望获得某项特定功能时,平台方可能会要求他们支付额外费用,这种做法被视为一种“套娃”式的收费模式,让消费者感到被欺骗;

其四是,会员等级和权益变更。某些平台方可能会随意更改会员等级和权益,尤其是取消原本承诺的功能而要求消费者再次付费,这种行为破坏了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

用更直白的话来讲,令消费者产生不满的并非是为了便捷使用软件功能而购买的会员服务,而是不想被各种花里胡哨、层出不穷的会员类型和功能绕进去,多花冤枉钱。

规则明确,从源头避雷消费“陷阱”

随着WPS“套娃式”收费事件在这段时间被大量曝光,整治类似消费“陷阱”也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消费者一旦购买之后,不能随意更改会员收费标准,不能随意降低服务质量,或者说减少服务项目,这些行为我觉得都属于违约行为。确实应当引起相关企业的足够重视,一定要把收费标准中一些跟消费者有重要利害关系的信息,以显著的方式来提醒消费者注意,要让消费者充分知情会员服务的内容和收费标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事实上,我国有多项法律制度对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自主选择权作出了保护性规定。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价格法明确指出,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近期公布了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的投诉渠道。即表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已开展专项整治,为规范“付费电视”制度,对于开通会员、收取费用的合法合规性,依法加强监管审查。

公告中提到,“在广大人民群众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积极解决‘看电视难、看电视烦’等问题,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为更好倾听人民群众意见建议,进一步巩固提升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成果,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双治理’工作用户投诉渠道。”

当然,“VVIP问题”不仅要依靠法律法规的强监管,还要归于提供了会员收费服务的平台本身。“套娃式”收费虽然能在短期内让平台不菲的收益,但通过这种方式“收割”消费者,在长远来看更可能损害平台的声誉和信誉,也会降低用户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最终导致消费者用脚投票,选择离弃。之于平台方,理应有所行动来平衡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

就结果而言,尽管平台方有自主定价的权利,但它们至少应该做到的是:确保所有的收费项目都是公开透明的,消费者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为哪些服务付费;确保所提供的服务与所收取的费用相匹配,避免过度收费或隐藏费用;向用户提供有关服务的详细信息,帮助他们理解各种服务的价值和必要性;设定合理的收费标准,避免频繁变动,以免消费者感到困惑或不满;积极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收费策略以满足用户的需求等。

毕竟,只有先一步划定好服务的边界,才能使收费变得更加公平和透明。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