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eVTOL投融资情况大起底,谁才是低空经济“之王”

今年以来,国内eVTOL领域已有超4起投融资事件,已披露金额直追去年全年。

资本正在加速押注低空经济赛道。

日前,中国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企业——上海览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览翌航空),官宣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这是其继去年完成种子轮融资后的第二轮融资。

截至6月初,据蓝鲸新闻不完全统计,作为低空经济热门赛道,国内eVTOL领域今年以来已有超4起投融资事件,已披露金额近4亿元。企业涵盖览翌航空、沃兰特航空、时的科技等。从前述企业的投资方来看,当中既有政府基金,也有市场化资本、产业链上市公司、海外投资机构等。

作为参考,据IT桔子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随着eVTOL相关政策的实施和推进,我国eVTOL行业投融资数量开始呈现小幅度上升趋势。2023年是投融资数量最多的一年,达到8起,已披露金额为5.1亿元。

对于eVTOL领域投融资走势,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对蓝鲸新闻指出,2010年开始海外eVTOL企业投融资情况比较多了,2018-2019年出现SPAC上市趋势(海外借壳上市的一种模式),那时是海外上市高潮。国内这一波投融资升温受政策利好,以及领军企业取得适航证等因素驱动。“从车企来看,小鹏、吉利、广汽等都在布局这一赛道。”

投融资持续升温:政府基金、VC风投纷纷出手

今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纳入新质生产力的范畴,由此备受关注。据悉,低空经济包括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和综合服务等。在低空制造中,飞行汽车作为一大关键词,热度与日俱增。

来源:璞跃中国报告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张扬军认为,飞行汽车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面向大众化低空智能交通的载物或载人eVTOL;二是eVTOL与汽车可分离的分体式陆空两栖汽车;三是eVTOL和汽车不分离的一体化陆空两栖汽车。

张君毅同样认为,飞行汽车定义很广泛,包括eVTOL、分体式飞行汽车等。“从全球市场趋势来看,eVTOL是当前较为主流的方案。”其对蓝鲸新闻称。据悉,后者具备绿色飞行、可垂直起降、噪声小等特点,下游应用场景十分广阔,有望成为低空场景的主要飞行器。

受到低空经济政策驱动以及eVTOL商业化进程的提速影响,中国eVTOL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8年中国低空经济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eVTOL市场规模达到9.8亿元,同比增长77.3%。预计2024年中国eVTOL市场规模将增至17.2亿元。

在此背景下,近两年来,eVTOL赛道正受到更多资本的青睐,一级市场投融资持续升温。

据IT桔子数据显示,自2014年亿航智能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起,一直到2021年,7年间eVTOL领域只总共发生了3起投融资事件。2021年开始,eVTOL投资迎来一个小高峰,在2021年-2023年共发生了21起投融资事件。

今年以来,这一热度继续延续。先是时的科技,其于今年3月完成A轮两千万美元独家战略融资。该融资由海外投资机构独家战略投资,计划在中东地区打造“空中出租车”应用场景。

再是沃兰特航空,其于今年2月完成亿元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鼎晖百孚、自贡创新资本领投,老股东青松基金、明势资本追加投资;4月,沃兰特航空再完成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强资本领投,晶凯资本跟投。

这也是其自2021年6月成立以来获得的第五轮融资。复盘沃兰特航空过往融资情况,该公司在2021年种子轮融资时,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就已入场,后者在领投该轮融资后,又于去年5月的Pre-A轮融资时追加了投资。

此外,今年5月30日,览翌航空宣布完成数千万天使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合肥包河政府基金领投,德宁资本、深圳蓝海华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博益尚企业管理合伙企业跟投。

从今年eVTOL领域投融资事件来看,众多知名VC/PE机构、券商,乃至地方政府基金等,都在相继出手。

以前述两个月完成两轮融资的沃兰特为例,据投中网报道,今年以来,有数百家投资机构和二级券商人士前往沃兰特考察和调研,自4月以来,沃兰特每周接待超200人次。由于接待压力过大,公司甚至一度租下更大面积的会议室,并于每周专门抽出一个下午进行集中路演和接待。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国资的热情也十分高涨,前述报道称,两个月时间,沃兰特密集接待了近百个城市的招商引资团队或国有背景的基金。合伙人黄小飞透露,有地方政府甚至愿意出资3-5亿元让沃兰特迁总部。

另外,蓝鲸新闻从小鹏汇天相关人士处获悉,小鹏汇天计划将于今年启动其B轮融资,目前还在和意向方进行洽谈。“意向方方面,现在都是投融资口在对接中,之后合适的时候会再说。”

资本困惑:投谁才是最优解?

不过,站在资本的角度,目前的eVTOL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如何从海量的企业中押对标的,押中代表未来的主流技术路线,甚至什么时机入场,都是考验。

据中投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现阶段,全球已经有超800多家eVTOL飞行器研发企业,主要分为三类:一是Joby、Archer、亿航智能、时的科技、亿维特等专注eVTOL的科技企业;二是波音、空客、贝尔、巴西航空工业等传统航空企业巨头;三是大众、现代、吉利、丰田、广汽等车企。

今年4月27日,辰韬资本合伙人萧伊婷在由蓝鲸新闻举办的“上海之巅”高端闭门研讨会上,分享了“eVTOL投资的五大争议观点”,其中涵盖载物、载人哪个先落地,构型的优势和挑战,动力选择,以及商业化运营时间的争议等。

“对于eVTOL,有些投资人因为看不懂,因此有些人告诉他哪一个构型好,哪一个构型不好,到另外一个企业听到另外一种说法,导致很多人在前几年下不了手,但今年不下手不行了。”萧伊婷称。

以构型为例,这背后代表了不同的技术路线。目前来看,eVTOL主要有四种具体构型:多旋翼、复合翼,以及倾转旋翼、涵道构型等,彼此之间各有优劣。

在国内代表企业中,多旋翼背后站着亿航、小鹏汇天、零重力等;复合翼方面,代表企业包括峰飞、沃兰特、御风未来等;时的科技、沃飞长空等企业则押注倾转翼。

来源:璞跃中国报告

哪种路线将成为主流,业界、投资界众说纷纭。

同济大学飞行器工程研究所所长沈海军认为,eVTOL的落脚点一定是倾转旋翼。其对蓝鲸新闻表示,现在国外好多国家的eVTOL都将倾转旋翼作为主攻方向,譬如美国joby,archer。此外,倾转旋翼eVTOL兼顾了动力效率、航速和航程等因素。

但其也指出,倾转旋翼的技术难度最大。“难度大是相对固定多旋翼、以及固定翼与多旋翼组合模式(复合翼)等两种eVTOL而言的。发动机要从垂直起飞状态过渡到水平巡航状态,或者水平巡航状态过渡到垂直降落状态,电机的偏转需要非常精确的控制,这一点挺难的。”他对蓝鲸新闻解释道。

“倾转翼的电机轻,有效载荷好一点,因为倾转以后的速度比较快,我们觉得它是最终解,但有的时候不一定会投最终解。”萧伊婷指出,以前投自动驾驶,当时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直接投L4,一个是L2、L3、L4。“我当时选择了L2、L3、L4,我们认为L2、L3、L4这样落地。因此,‘是不是一定要投最终解’这个问题,在VC里面分两个派别。”

值得一提的是,从目前国内资本动向来看,倾转旋翼和多旋翼两类构型较受资本青睐。赛迪顾问《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eVTOL领域投资事件主要集中在倾转旋翼构型领域;从已披露的投融资金额来看,整机制造中从事多旋翼构型技术路线的企业获投金额最大。

三证齐全,仅仅只取得商业化运营“门票”

资本跑步入场背后,各家企业也仍在探索商业化方向,为赢得更大的“钱”景而战。在业界看来,eVTOL未来市场前景广阔,但离大规模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要面临包括适航取证、应用场景探索、成本价格等多道坎。

据悉,适航取证为eVTOL商业化运营的先决条件。有飞行汽车领域从业人士对蓝鲸新闻表示,飞行器“上班”前需要获得三个证件,包括型号合格证TC(Type Certificate)、生产许可证PC(production certificate)、适航证AC(Airworthiness Certificate)。

其中,TC证为航空器的“准生证”,要投入商业运营的新设计航空器型号必须取得该证,否则无法合法的投入市场。PC证的取得则表明申请人已建立了一整套用于航空器生产的质量系统,能够确保其生产的每一架航空器及其零部件均能符合经批准的设计,并处于安全可用状态。最后为AC证,为每一架即将投入运营的飞行器的“上岗健康证”,其表明中国民航局认为这架飞机(只是指这一架)符合经批准的设计,且处于安全可用状态。

目前,多数企业还处于TC证申请受理阶段。以小鹏汇天为例,今年3月21日,其“陆地航母”飞行汽车的飞行体(代号:X3-F)型号合格证(TC)申请正式获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受理,标志着该型号即将进入适航审定阶段。

小鹏汇天相关人士彼时透露,“这个可以算史上最快受理速度了,一般是一周左右受理,我们是20号提交,21号受理。”

不过,有头部eVTOL企业高管向蓝鲸新闻表示,“一般企业提出受理申请,民航局基本都会接受这个受理。至于说其符不符合,要不要驳回,还需要一个评估。受理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动作,跟你符不符合取证要求,最终给你发的是不是这个标准、可以载人的TC证等,是有本质区别的,是两码事。”

据其透露,从取证难度上看,TC证的难度最大,“受理相当于200个步骤的第一个步骤,你要最终完成200个步骤,才能达到拿TC证的资格。从三证来看,先得取得TC证,没有TC后面都没有。”

蓝鲸新闻从亿航智能方面获悉,在全球eVTOL行业内,目前只有亿航智能EH216-S三证齐全。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10月13日,该公司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同年12月21日,获颁标准适航证(AC),并交付第一批客户。今年4月,亿航智能宣布获得由中国民航局颁发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生产许可证(PC)。

在业界看来,三证齐全,也仅仅只取得商业化运营“门票”。在取得PC证时,亿航智能也表示,这标志着EH216-S迈入规模化生产阶段,也为下一步的商业化运营提供重要保障。

今年5月底,亿航智能发文称,太原西山生态文旅投资建设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西山文旅”)订购了50架EH216-S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并已经向亿航智能支付总合同价1.13亿元人民币。同时,西山文旅签署了在未来2年内额外采购450架EH216-S的意向采购协议,未来将用于旅游观光、载人交通等低空场景。

对于目前在手订单、后续产能等情况,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对蓝鲸新闻称,“我们会按照约定的时间做好生产和交付,目前排期都在正常进行中。”

做To B还是To C生意?

不过,在应用场景难点方面,前述飞行汽车领域从业人士指出,这其中还包括用户的接受度、空域管理、地面配套设施、生态体系建设(生产商、运营商、空中服务提供方、监管方等)等。

以用户的接受度为例,客运成本和价格等问题也会制约eVTOL商业进程脚步。

首先,其单次花费高。据南航通航与沃兰特联合发布的《客运eVTOL应用与市场白皮书》测算,从上海临港到虹桥交通枢纽这段航线在eVTOL运行初期,以10%的运营利润计算,单程总收费为1188元,每座售价将为297元。

其次,整机价格较高。以亿航智能EH216-S为例,其中国市场售价为239万元/架。对于其今年3月在淘宝直播间公开销售EH216-S一事,亿航智能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胡华智表示,主要是为了向大众介绍科普无人驾驶载人eVTOL这种新型航空器产品,同时表明它是可以被终端用户购买并使用的。

“为了做好低空飞行运营服务并丰富使用场景,目前我们的客户群体还是以政府和企业为主。C端乘客可以通过Air Taxi的应用程序购票并乘坐。”胡华智称。

与一众主要押注B端客户的eVTOL企业不同,小鹏汇天要做To C的生意。“因为我们还有能开的汽车作为承载,价格会比亿航便宜,定价可能在百来万左右。”小鹏汇天相关人士对蓝鲸新闻表示。

据悉,小鹏汇天“陆地航母”飞行汽车,分为可自动分离结合的“陆行体”与“飞行体”两部分,陆行体可将飞行体完全收纳至车内并进行地面行驶。“我们研发的分体式飞行汽车是会对外销售的,将于2024年四季度开启预订,并计划于2025年四季度开始量产交付,届时一定是在取得适航许可,并且产品安全性取得国家主管机关及机构认证许可的情况下,才会对外销售。”

与此同时,蓝鲸新闻还从小鹏汇天方面获悉,飞行汽车未来真正上路的话肯定是需要执照的。“至于需要什么执照、怎么考取,我们也在协同相关部门探索中。不过我们的飞行汽车是可以实现自动驾驶的,即不需要人为操作,设定好线路后,即可一键起降、自动巡航。即使未来考取驾照,也会比现在的直升机和飞机的执照要简单很多。”

除了企业外,各地政府也在加速竞逐这一赛道。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十几个省市发布了低空经济的行动方案,竞逐“天空之城”。赛迪顾问报告显示,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全国低空经济规模分别为2911.8亿元、3780.7亿元和5059.5亿元,其进一步预测2026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低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