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SNEC||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料三到五年内中国光伏行业将完成第一阶段全产业链出海

“光伏产业本轮震荡周期内,整体产能扩大了约3倍,但利润率下降了70%左右。”

蓝鲸新闻6月12日讯 (记者 崔陆鹏)目前,光伏行业遭遇史上最强内卷,供需严重错配。截至目前,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环节基本跌破现金成本,全产业链集体承压。

“光伏产业本轮震荡周期内,整体产能扩大了约3倍,但利润率下降了70%左右。”在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看来,产业步入冰河期。

在6月11日举办的SNEC第十七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现场,朱共山表示,行业正在经历的,不是以往三五年一轮的周期性迭代,而是光伏大变局时代来临之前的一场预演。

对于当前的光伏产业,朱共山认为有三大特征,一是光伏需求仍将维持高位增长,但增幅略有放缓;二是产业进入新质生产力时期,光伏技术革命性突破窗口期来临,带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同步发生;三是光伏将深度嵌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形成电网互济、源网荷储平衡发展、光储氢醇氨、光储充换算检云一体化的耦合新路径。

朱共山称,能源变革的趋势没有改变,全球市场需求和发展潜力没有改变,碳中和进程持续加快,以光储氢、电动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仍保持旺盛增长。光伏“产能+装机”双T瓦时代越来越近,光伏与储能双T瓦时代也加快到来。

“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446吉瓦,累计总装机超过1600吉瓦,与全球火电同期2130吉瓦的总装机容量只有530吉瓦的差距。”朱共山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装机规模有望维持在490-550吉瓦的区间,很快可追平与火电的装机差距。

朱共山认为,光伏迎来技术临界变革新范式,重要角色之一就是钙钛矿。2024年下半年,随着相关吉瓦级项目投产倒计时,钙钛矿即将实现从0到1的关键一跃。

“钙钛矿叠层效率的起点,超过了晶硅组件效率的终点。”朱共山介绍,未来十年,钙钛矿都将处于黄金时代。钙钛矿叠层转化效率的理论上限是45%,量产效率上限大概在36%左右,按照每年提升一个点的幅度,从今年可突破27%的效率算起,2035年前钙钛矿都将保持旺盛生长态势。

除新技术外,朱共山称,向内卷越卷越深,走出去才能危中寻机。

“当前,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中国光伏全面出海成为必然。去年全球光伏吉瓦级市场国家达到32个,今明两年将沿着‘’一带一路’拓展到50多个。中国光伏从取道东南亚的‘曲线出海’向全面出海转变,从单一的技术、产品出海,向包括设备、原材料等在内的产业链抱团出海转变。”据他预计,三到五年内中国光伏行业将完成第一阶段的全产业链出海,面向美国、欧洲、东南亚、印度、中东、北非、南美等全球重点区域,汲取第一阶段的出海经验教训,合理利用WTO规则,建立全球化运营新优势。

#蓝鲸新闻聚焦2024SN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