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腾讯打假的内推,成了多少人的好生意?

年轻人上班从付费开始。

文|锌刻度 孟会缘

编辑|李觐麟

被付费内推骗局频频碰瓷的腾讯,终于忍不住亲身上阵打假了。

从付费内推到付费实习,腾讯近期发布的官方公告揭秘了部分求职机构、公众号、个人,到底是如何大搞“付费内推”“付费实习”骗局的,还划了重点称“腾讯的所有实习岗位均不存在收费的情况,并且对此类行为严令禁止,所有付费才能实习的岗位均为虚假岗位,属于诈骗信息。”

其实内推最早只是一些公司用以提升招聘质量和效率并节省成本的工具,但随着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广泛应用,一些不法分子和无良机构从中看到商机,利用求职者的急切心理,从“包岗位”“包成果”的万元付费就业协议,到低至几块钱的大厂内推码,将之打造成了一门十足的好生意。

好岗位和人才是不在招聘平台流通的

眼下,但凡有职场人大方地在网上晒出自己还不错的薪资待遇,这条分享的评论区大概率会被“求内推”的留言淹没。

“陕西有没有简单易上手的工作内推一下?不要客服销售,成功的话第一个月工资对半分”

“我本科计算机专业,今年6月份毕业,深圳有没有贵人内推(前端后端测试均可)”

“24年应届生,电子商务专业,消防中控工作经历,有没有猎头帮忙内推一下有关后期制作或者新媒体运营的工作?”

……

锌刻度发现,相较于通过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互联网招聘平台找工作,不管是新一代的年轻人还是35岁以上的人再就业,内推这种形式实际已经成为社招的第一大金字招牌,而现实或许正如某网友的评价,“好工作只有三种:校招、内推、猎挖。”

“关键是在招聘平台上投简历好像没用。”不得不在35岁这个尴尬的年龄段重新成为“求职大军”中的一员,“85后”杨杨这段时间深刻体会到了一种难言的无力感,“后台可以看到我的简历被查看了很多次,但大都是已读不回,面试邀请寥寥无几,而且面试要么是电话销售,要么是保险专员,聊过之后我都有点接受不了。”

但即便是被杨杨嫌弃,此类工作岗位的竞争者亦是繁多,“去面试一个保险岗的时候,看到同一批面试者里还有以前做软件测试的28岁小伙,你说现在找工作得有多卷,想想之前谁会去做保险啊!”

之于企业而言,招聘工作同样不好开展。“用了好几个招聘平台,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招不到合适的人。”在西部二线城市某中小型企业做人事工作的方越,最近很是苦恼招新问题,“我们是个小公司,薪资待遇说穿了也就是行业平均水平,没有能力建立自己的专属人才库,也不够条件吸引应聘者竞争上岗,虽然现在确实有很多人面临失业困境,但之前他们被拉高的收入预期还在,没人愿意干低薪小活也很正常。”

而更令方越感到崩溃的是,哪怕偶尔招到人却也留不久,“毕竟小公司招聘流程短,考察也不会像大企业那么全面和细致,人才评估主要还是看面试结果,难免会出现招进来的人才素质和岗位需求不适配的情况。”

“好职位是不会在市场上流通的,优秀人才也是不会在网络上流通的。”锌刻度发现,这句话正在不知不觉间被越来越多人奉为新的就业逻辑,“大概率是关系户、熟人、朋友之间的内部消化。”

求职者涌向大厂内推

伴随着求职和招聘双方的观念变化,“找人脉、求内推”的就业模式开始攻城略地。

眼下,泛滥于各大平台的内推相关信息已经赚足了关注与流量:在小红书上,“内推”话题下的笔记超55万篇;某头部短视频平台上,“内推”相关视频播放量超8090.2万次;知乎上,积累了大量有关“内推求职”“付费实习”的发帖……

实际上,内推最早只是一些公司用以提升招聘质量和效率并节省成本的一个工具,通常指由在职员工推荐熟悉且信任的人才进入自己所在公司工作。但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日渐频繁地启用该模式,令不少不法分子和无良机构从中看到了商机。

根据中青报有关大学生“付费内推”的调查报道,有付费实习机构不仅承诺“100%保障您匹配的目标公司及岗位的实习offer”,还能提供科研经历和教授推荐信的服务,其价格根据不同需求为3万至30万元不等。但最终结果却是花了大价钱所得到的“offer”对自己个人的发展毫无意义,或者“参与高校的科研项目”和“获得教授的推荐信”等承诺无法兑现且退款无门。

如果说这些“包岗位”“包成果”的付费就业骗局,因要价过高或许还存在一定的准入门槛,那么在闲鱼上搜索“内推”即可解锁大量低至几块钱的大厂内推码,如一个标价为9.88元的小红书内推码的商品链接,但该商品详情表明“小红书招聘一般会先考虑内推,所以通过内推码投简历会被HR优先查看,但不保证100%回复和录取。”

闲鱼上有关“内推”的商品

此前就有业内人士针对内推做过科普,“内推一定能做到的是,确保你的简历有一个进入大厂的渠道,并且确保这份简历能持续在大厂的人才库当中。”当然,内推实际也只起到一个入口的作用,这与通过互联网平台被猎头筛选到或者求职者自己从官网的投递简历等方式,发挥的作用其实是一样的。

“最多内推你的人跟你很熟,会帮你跟踪跟进招聘流程,然后把推进的阶段步骤和节点信息反馈给你,但对于招聘成功率这样一个大家最为关心的结果性指标,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尤其如果做内推的人和确定录用人选的人并不在一个组织内或者并不在一个职能内,只是泛泛做内推的话,最终效果基本就和求职者自己去大厂内推官网投递简历差不多,“普通内推没有想象中那么有价值,除非是中高层想要直接引进一些自己非常看好的人。”

内推骗局专坑急性子“小白”

“在腾讯,内推只是一种简历投递的方式,不是一个阶段,也不是必要流程,内推与否不影响任何环节的任何流程。”就像腾讯方所说的这句话,大厂的招聘流程往往都很长,过程中很有可能需要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同事参与,对求职者进行交叉面试,即便其拥有内部推荐,也需要经历多轮面试官的不同维度观察。即意味着,进入招聘流程之后,求职者更多依然是要靠自己的发挥来展现真正的个人实力,而非靠人脉关系走捷径。

今年4月,教育部专门发布了提示,提醒大学生要警惕“付费内推”“有偿就业”“实习生套娃”等求职陷阱。5月底,教育部再度发文提示,称“有的宣称具有知名公司内部推荐权,打着收费推荐优质岗位的幌子骗取钱财”“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招聘的幌子挖‘坑’设陷,诈骗钱财、盗用信息、诱导犯罪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毕业生就业权益。”

但神化内推效果的大有人在,翻看相关报道不难发现,“100块买一次简历投递”“3万元进大厂5万元能内推”“到大厂实习工作内推10万元起步”的新闻并不鲜见,甚至相关骗局多到就连频频被碰瓷的大厂腾讯都坐不住了,亲自下场打假并揭秘关于付费内推、付费实习的猫腻。

在腾讯的官方推文中提到,“每年招聘季,都会出现很多因为求职心切而误踏了求职骗局的同学,最后不仅没有收获理想的offer,还浪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2024实习生招聘启动后,不同的求职骗局又开始出现。”

腾讯官方下场打假

某种意义上,内推生意之所以越做越红火,利用的正是广大求职者所面临的激烈就业竞争,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压力空前,据教育部统计,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同比增加21万。中智招聘调研显示,有81%的企业有2024届应届生招聘计划,32%的企业表示招聘应届毕业生的人数将会增加,半数企业表示将会与上一届持平。在此情况下,求职者病急乱投医,轻信付费内推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为了避免更多人重蹈覆辙,就需要求职者不断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并具备依法维权意识,在面对各式各样的工作机会时多方面核实,对那些承诺快速求职成功的中介保持警惕。而对于初次步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小白”,他们则应当通过官方渠道,如本校就业网、各类校园招聘会及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等,来搜集可靠的招聘信息。至于前文中求职者和招聘方所提及,互联网招聘平台起不到应有作用的问题,或许意味着互联网招聘行业也到了顺应时代需求推出新招聘模式的时候了。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