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资者网》乔丹
近期,金龙鱼(300999.SZ)食用油遭遇了严重的信任危机。据报道,7月9日,有视频博主揭露,一辆车牌号为“冀E5476W”的货车,被指涉及“混装油”问题,且该车辆在过去半年频繁出入广东、陕西等地的食用油企业,包括陕西咸阳的金龙鱼工厂。进一步查询显示,该车辆确于6月4日进入金龙鱼咸阳厂区。
面对舆论风波,金龙鱼迅速回应,强调该车辆首次为武汉工厂服务时系新车状态,而涉及陕西工厂的运输则在装运前严格遵循了公司制度,进行了罐体清洗、检验及标识核对,确保油料纯净后加封发货。然而,这一系列澄清措施并未能有效平息公众的疑虑,社交媒体上关于此事的讨论依旧热烈,舆情持续发酵。
对于金龙鱼而言,这无疑让其处境更加艰难。近年来,这家曾备受资本市场青睐的粮油行业龙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增长困境。盈利能力下降、股价低迷,市值从巅峰时期的7800多亿元大幅缩水至仅剩不到两成,截至7月15日收盘,公司总市值为1396亿元。
1、运输费用连年下降
该事件中,关于食用油运输业务是否外包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金龙鱼等业内企业而言,已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而通过深入分析金龙鱼财报及可持续发展报告,不难发现一些与运输业务相关的关键指标变化。
首先,金龙鱼的财报显示,销售费用及运输费用在近年来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具体而言,2023年该项费用为58.53亿元,相较于2021年的68.98亿元,有了显著的减少。
其次,财报还揭示了金龙鱼在外部运输服务采购上的变化。2023年,公司向关联方丰益国际及其控股子公司采购的运输服务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交易金额为14.82亿元,这一数字连续三年呈现下降趋势,从2021年的16.6亿元降至2023年的水平。
上述指标的变化反映了金龙鱼在成本方面进行了控制,然而,这些调整也可能对运输效率、服务质量及运营灵活性产生连锁反应。如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运输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金龙鱼乃至整个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此外,金龙鱼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中也提到了关于油品运输环节的一些改进措施。公司鼓励承运商进行运力共享,以减少洗罐次数和降低环境负担。据报告披露,2023年公司累计实现了约280车次的运力共享,从而减少了约150次的清罐操作,并增加了约80车次的闭环运输。这些举措无疑对提升运输效率及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广和实施此类高效运输模式时,如何确保油品运输的安全性和隔离性,以及避免任何潜在的交叉污染风险,是公司需要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的问题。而金龙鱼在成本控制上的一系列措施,同样是其面临业绩增长压力的现实反映。
2、盈利挑战加剧
金龙鱼作为粮油行业的龙头企业,在2020年上市后市值迅速攀升,一度达到7800亿元的高峰。然而,好景不长,市值自那以后开始波动下行,截至2024年7月15日,市值已降至1396亿元。
从业务角度来看,尽管金龙鱼主营的粮油米面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相对稳定,但行业本身利润微薄。面对鲁花、福临门等竞争对手的激烈角逐,金龙鱼的市场份额受到挤压。此外,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尤其是大豆等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压缩了公司的利润空间。虽然金龙鱼在市场上仍占据领先地位,但盈利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从2021年到2023年,金龙鱼的毛利率从8.18%下降至4.83%,净利率也从1.98%降至1.11%。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分别为41.32亿元、30.11亿元和28.48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31%、27%和5%,尤其是2023年的下降更为显著。
在业务上,金龙鱼不仅专注于传统的厨房食品销售,还致力于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公司涉足上游农副产品加工,将豆粕、米糠等副产品转化为饲料,并通过油脂科技工艺开发相关产品。2023年,厨房食品业务实现营收1476亿元,占总营收的59%,饲料和油脂业务的营收则为1022亿元,占比41%。
然而,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虽然有助于快速扩大规模,但也带来了高额的资本投入需求,导致负债率长期高企,2023年接近60%,财务负担加重。此外,金龙鱼在品牌矩阵中缺乏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品牌,尽管实行了多品牌、多品类战略,但效果并不明显。
近几年来,金龙鱼不断探索新业务领域。例如推出酱油品牌“丸庄”,但市场反应平平。在醋、料酒、酵母、植物肉等领域的尝试也未取得显著成果。2022年,金龙鱼将目光投向预制菜和中央厨房业务,推出“丰厨”品牌,正式进入半成品食材市场。虽然预制菜与金龙鱼的主营业务具有协同效应,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意味着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客观来看,预制菜和中央厨房业务与金龙鱼的主营业务有较好的结合潜力。但目前,这些业务仍处于初期阶段,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还有待观察。金龙鱼在寻求新的增长点和解决盈利难题的过程中,依然面临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