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消委会致歉背后:溴酸盐影响不应再被无限夸大

对消费者负责,尊重科学,是香港消委和农夫山泉的共同选择。

作者|周尧

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如果要产生不可逆的影响,按照下限摄入量185mg/kg 计算,一个体重60kg的成年人需要饮下111万升溴酸盐含量达到10微克的饮用水。按常规每天喝 2L水来算,相当于他/她要一下子喝掉1521年的水。而溴酸盐含量不超过3微克/升的水,一个人从炎黄尧舜禹汤时代一直喝到2024年,才有可能出现问题。

7月18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以下简称“香港消委会”)发声明,就此前饮用水测试因样本归类出现落差而引起的误会表示抱歉。

事情起源于香港消委会不久之前推出的一份30款瓶装水测评报告。

报告内容显示,有四款产品被检出溴酸盐,其中农夫山泉和百岁山两款样品溴酸盐含量,达到欧盟订定适用于经臭氧处理的天然矿泉水和泉水的溴酸盐最大限值。但远低于美国、日本、英国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订立的饮用水质量标准——每升10微克溴酸盐。

报告经过媒体报道,农夫山泉和百岁山一同陷入了溴酸盐争议。

沿着事件的发生时间,新眸回溯了整个事件的起因和过程,来梳理这场三日风波背后的真相。

01 风波已起

7月15日,香港消委会就新一期的《选择》月刊举行记者会,其在会上披露,称在本地市面上购买了30款常见的瓶装水样本进行测试,发现来自中国内地的百岁山和农夫山泉的瓶装水样本均检出每升3微克的溴酸盐,达到欧盟适用于经臭氧处理的天然矿泉水和泉水的溴酸盐最大限值,但远低于美国、日本、英国以及世界卫生组织订立的饮用水质量标准——每升10微克溴酸盐。

香港消委会成立于1974年,是负责保障和促进货品及服务消费者的权益,以及不动产购买人、按揭人及承租人的权益。香港消委会类似于内地的消费者协会,但又存在差异。

根据深圳市司法局在 2016 年 5 月发布的《对香港法定机构的再审视》一文中解释称,香港的法定机构是根据香港个别法例成立并受条例监管的公共服务机构,是"半官方"组织,其雇员不属于公务员体系。

在香港消委会影响力之下,测评瓶装水的消息一经发布便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7月16日上午,农夫山泉在其官方公众号发文声明,指出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简称“香港消委会”)针对公司产品溴酸盐含量情况做出了不客观的评价,认为其存在“适用标准错误、标准判断错误、明显主观误导”等三大错误,要求香港消委会向农夫山泉及其消费者郑重道歉,并附上律师函。

02 寻找真相

香港消委会、农夫山泉由此进入论证真相的过程之中。

根据多位食品专家的分析,香港消委会文章称,被检测的农夫山泉产品为饮用天然水产品,测试结果表格中该产品的成分也明确标注“天然水(深层湖水)”。

但在评价时,香港消委会却将其放在“天然矿泉水”序列与不同类产品比较,并适用了欧盟“天然矿泉水”标准。而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产品,即使采用欧盟地区标准,也应该适用的是欧盟“饮用水”的安全标准而非“天然矿泉水”的标准评价。

此外,根据欧盟饮用水安全标准,天然饮用水溴酸盐安全含量不超过10微克/升,天然矿泉水的溴酸盐安全含量不超过3微克/升;我国内地、我国香港地区、美国、日本、世卫组织对于饮用水安全标准的规定中,溴酸盐含量为不超过10微克/升。

而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产品为3微克/升,所以,如果按照正确的标准去评定,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产品完全符合以上各国各地区饮用水安全标准,也符合欧洲矿泉水标准,属于优质的合格产品。

至于为何瓶装水会含有溴酸盐,新眸也了解到,当使用臭氧杀菌时,水里面天然存在的溴化物就可能在臭氧的作用下形成溴酸盐,这就是饮用水中溴酸盐的来源。在我国,臭氧杀菌是强制要求。而欧洲矿泉水法规则偏向于不杀菌,即便使用臭氧,也是为了去除水中的锰铁,而非杀菌目的,因此欧洲矿泉水的3微克/升其实是一个技术要求而非安全考虑。

溴酸盐并不意味着直接有害,而是要根据量来定性。根据WHO于2005年发布的《饮用水中的溴酸盐》报告,“当每公斤体重摄入185-385mg溴酸盐时,会观察到不可逆症状。”

以更直观的表述来看,按下限185mg/kg 计算,一个体重60kg的成年人需要饮下111万升溴酸盐含量达到10微克的饮用水。按常规每天喝 2L水来算,相当于他/她要一下子喝掉1521年的水。

至此,围绕双方的争议被解开。

03 争议的背后是坚守底线

7月16日,农夫山泉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致香港消委会律师函,指出香港消委会三大错误:适用标准错误、标准判断错误、明显主观误导,并请香港消委会立即作出澄清、道歉并消除影响。

7月16日下午,香港消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就瓶装水测评一事,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确认接获其中1款测试样本“农夫山泉”的代表律师所发出的信件,现正进行研究及跟进。

同时,香港消委会重申称全部30款测试样本没发现有害物质超出世卫的相关准则值,所有样本可安心饮用。

7月18日,消委会正式发布了声明澄清,称经过了解后得知在报告中,将“农夫山泉饮用天然水”归类为“天然矿泉水”并不正确,重新分类后可将其整体表现由4.5星调整至5星。

同时,消委会就此次测试因样本归类出现落差而引起的误会表示抱歉。

根据香港消委会的声明,在与农夫山泉的代表会面和作深入交流后,了解到有关产品既不是“天然矿泉水”,也不是“纯净水”,而是“饮用天然水”,而该公司采用的标准为其生产地,即内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GB19298-2014)。就此,消委会将该样本改列为一独立类别“饮用天然水”并重新评分。

随后,农夫山泉在微信公号发文称,香港消费者委员会今日发布的《消委会就“农夫山泉”测试样本结果的澄清》已收悉。测试结果充分显示农夫山泉产品全面符合相关标准,可以安全饮用。农夫山泉将继续为香港市场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至此这场风波得到了平息。

食品安全监管关乎消费者生命健康与安全,需要政府、媒体、群众的共同监督。香港消委会履行了自身的职责,值得称赞,在出现误读之后也选择了公开道歉,展现了其对消费者和企业的负责。

而农夫山泉在这场风波中,坚决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公司权益,并主动向消费者科普溴酸盐的来源和含量,展现了其对自家产品的自信。

可以说在这起事件中,无论是农夫山泉还是香港消费会,在面对争议之下都未曾选择逃避,他们一同坚守的是为消费者负责的责任底线。

但乌龙结束后,部分互联网平台舆论仍然徘徊于被曲解的真相之间。一场公共沟通后,我如何驱散舆论的迷雾,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一个宏大的话题。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香港消保委道歉,“农夫山泉”保卫战结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