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风波中的“萝卜快跑”,还未走到商业化盈利前夕

争议天平两端的新物种。

出品|派财经

文| 罗莉

最近围绕“萝卜快跑”的争议颇多。先是一公里不到一块钱的超低价收费,全程无人驾驶的新鲜体验感,吸引了不少武汉市民试乘打卡,紧接着关于无人驾驶行车安全问题备受争议。进而也引发了网约车和出租车的联合担忧,萝卜快跑会不会抢了出租车司机饭碗?

仅仅400多辆Robotaxi(无人出租车),就让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和武汉连续登上热搜,并引得无数网友和许多业内人士热议,距离Robotaxi大规模商用,还有多久?

1、武汉“苕萝卜”被1000万司机架在“火”上炙烤?

在武汉,萝卜快跑被称为“苕萝卜”,在湖北话里“苕”作为形容词即是代表“傻”的意思。武汉地区交通路况复杂,武汉司机们驾驶风格也更为激进。在武汉早晚高峰期开车,司机们侵略性普遍很强,超车和加塞是常态。而出于安全考虑,萝卜快跑无论是在起步、变道还是超车上都严格遵守了道路规则,缺少了一些灵活应变性,这也是致使其被称作“苕萝卜”的重要因素。

由于政策因素和安全考虑,萝卜快跑等Robotaxi在国内均要求配备远程安全员,根据不同地区要求,每位安全员负责1—3辆无人车,可在特定情况下接管车辆。在武汉,已经有部分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上没有安全员,完全靠车子自己掌控一切。真正的“无人驾驶”体验感,也吸引了不少人前往体验,萝卜快跑的热度越炒越高。

今年5月下旬开始,萝卜快跑就在网上掀起了一阵舆论风潮。在武汉市民留言板上,有超300条留言涉及萝卜快跑,不少投诉称其在绿灯状态下停滞不前、红灯时冲入路口中央、转弯时卡顿不动等情况,并引发交通拥堵现象,对市民出行造成了影响。

此后,“萝卜快跑”官方回应称:“近日出现的恶意投诉、虚假事故等网络内容,经核查、取证,确认与事实严重不符,已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6月底,“萝卜快跑”官方账号表示,近日,公安机关反馈成功破获一起“网络水军”案件。经过连续侦查,公安机关抓获陈某、王某等10余名犯罪嫌疑人,涉及多个省市的10余家MCN机构。据悉,嫌疑人还涉嫌操纵数百个账号发布抹黑“萝卜快跑”言论,目前陈某、王某等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

对于萝卜快跑来说,谣言还未停息。此前,有消息称,萝卜快跑无人出租车在武汉规模已破1000辆,并累计拿下了500万的订单。受此消息影响,百度股价闻声大涨,但随之而来,萝卜快跑这是抢网约车、出租车司机的饭碗争议也也蔓延开来。

而事实上,已投放1000辆的说法并不属实,这一数据出自百度Apollo Day 2024发布会。有媒体报道,发布会宣称是“萝卜快跑”将在2024年年内投放1000辆。现实是,当前在武汉地区萝卜快跑仅投放了400辆。

另有媒体报道称,萝卜快跑在武汉市的单日单车峰值超20单,而传统出租车司机平均一天的单量大概也是20单左右,这意味着在武汉,无人驾驶出租车已经追上了传统出租车。但数据显示,当前萝卜快跑在武汉市场的占有率仅为1%,尚不足以对现有市场形成冲击。

如此对比下,让不少司机产生了危机感。日前,一张以《巡游出租车已到死亡边缘》的网传图片,将这一话题的讨论度推至了巅峰。在这张落款为武汉市建设汽车客运有限公司的声明截图中,写道:“无人驾驶车萝卜快跑是试运营,应该控制在一个区间……科技的初衷是让人类生活的更好,现实是让底层人吃不饱。”

但事实上,发出声明的是一家出租车公司,发布此声明的原因是因经营困难,希望政府能控制网约车的总量,限制低价和一口价,减免税费,顺带提到了无人驾驶车。

7月10日,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回复媒体称,武汉市(出租)汽车行业比较稳定,网上谣言比较多。据公开报道,目前武汉市日均运营网约车2.94万辆,单车日均订单13.2单。

2、新物种“Robotaxi”的争议天平两端

官方信息显示,“萝卜快跑”是百度Apollo推出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已经于11个城市开放载人测试运营服务,并且在北京、武汉、重庆、深圳、上海开展了全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测试。

随着Robotaxi的持续出圈,消费者端出现了孑然不同的对立观点。

众所周知,萝卜快跑之所以广受关注,最吸引人的一点便是因为便宜。有武汉市民在社交媒体上晒出了过去两年时间205笔萝卜快跑的订单,一共实际支付额为1170.44元,平均下来每单只有5.7元。最近一次7月份的打车记录中,15公里的行程一共才花费了7.2元。

部分秉持支持观点的网友表示,Robotaxi没有司机,省了人工,24小时不休息,所以打车更便宜,只有网约车费的一半,也不会拒载,不会绕路。

如此价格优势,引发了不少武汉的网约车和出租车司机的焦虑。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无人车由于还处于试运营阶段,超低价格是建立在平台补贴和拉新优惠基础上。

而且,随着萝卜快跑的运营投放不断拓圈,其价格也开始逐步上涨。据一位上海地区的萝卜快跑高频用户表示,同样4公里的路程,去年其搭乘萝卜快跑价格基本在3-4元之间,今年已经涨到了6-7元,偶尔甚至超过了8元。

对于Robotaxi这一新物种,也有不少人持有反对意见,核心群体便是担心被抢饭碗的网约车、出租车司机们,未来当无人驾驶车辆大规模投放运营后,他们该怎么办?

不过,也有一种观点表示,萝卜快跑从本质上并算不上无人驾驶只是司机从车里移到了远程操控平台,每一辆车的背后都有一个安全员盯着屏幕远程操控,每个安全员可以操控十辆以上车辆。假使未来有一天真的大规模投放,现有的司机完全可以转型成为安全员。

但当前距离无人驾驶出租车大规模投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要解决的是安全信任问题,例如,自动驾驶真的可靠吗?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应对?

7月7日,一则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武汉街头与行人发生轻微交通事故的视频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引发社会热议。7月11日,一则萝卜快跑在武汉“街头罢工”引发交通拥堵的新闻又一次将无人驾驶推向舆论风口浪尖。这甚至让“交警指挥不了萝卜快跑需引起重视”也登上了热榜。

对此,萝卜快跑的客服人员表示,若碰到此类情况,可致电客服电话,提供车辆信息,客服人员会将信息转给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一位曾在萝卜快跑担任主驾安全员和自动驾驶车辆调度员的人士向媒体表示,“从技术层面来看,车辆本身的安全性很高,真正影响到自动驾驶安全的,反而是每个城市里不太遵守交通规则的那些人。”

此外,纯无人驾驶Robotaxi的背后有云舱安全员接管,当车辆异常或故障时,系统自动切换至异常车辆的画面,由云舱安全员快速干预,安全员闭眼超过3秒就会被罚款。

随着Robotaxi商业模式的初露头角,也引来了不少网友的调侃,“我能买一台萝卜快跑吗?上下班负责接我,平时设置成接单模式,负责挣钱。”

3、Robotaxi走到了商业化盈利前夕?

目前,武汉萝卜快跑的主流车型是百度旗下Apollo第五代车,一辆车的成本为48万元。

按照网约车8年强制报废期计算,单辆车的每日折旧成本约为160元,加上安全员人力成本、电费、洗车等运营费用,萝卜快跑每日成本超过370元。

百度官方数据显示,截至4月19日,萝卜快跑的累计服务单量超600万次;一季度内提供的乘车服务约82.6万次,同比增长25%。财报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一季度,武汉全市无人驾驶订单比例已超55%,并在4月份继续上升至70%,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将快速上升至100%。

对于萝卜快跑的盈利预期:“ 百度Robotaxi项目萝卜快跑,2024年底武汉要实现收支平衡,到2025年进入全面盈利期,萝卜快跑将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商业化盈利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

按百度的预期,搭载百度Apollo第六代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的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售价仅为20.46万元,预计2024年将实现武汉全程覆盖,并计划投入1000辆第六代量产无人车运营。也有研报认为,萝卜快跑的服务成本未来也降至每公里0.2元,将在今年底达到盈亏平衡。

但这一算法仅考虑到了基础的电费、洗车费等运营费用,并未考虑到整车、技术、安全员等更大头的支出。 Robotaxi的成本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车辆折旧费用,随着运营经验增加和体系完善逐步降低的运营成本,以及由安全员和运维人员带来的安全成本,这部分成本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车辆运行效率的不断提升,也将逐步降低。

日前,摩根大通通过对武汉、上海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进行了实地研究,总结结论如下:三个关键变量:定价、车辆成本以及车辆安全员比例。摩根大通认为,百度无人驾驶出租车目前定价在商业上不可行,从经济角度讲不足以覆盖成本的 GTV。

且当前萝卜快跑的硬件成本(即折旧)是 GTV 的 1 倍。不过,百度下一代出租车(颐驰 06)的成本将比这一代低 60%。因此,采用颐驰 06 将使硬件成本下降约 60%。

当下市场对无人驾驶出租车还处于教育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之前,只能以暂时以价换市场。之所以能在武汉实现低价,主要依靠百度的大力度补贴,失去补贴后,价格与网约车和出租车价格差距并不大。

当然,萝卜快跑想要顺利实现盈利,除了成本的优化,还要看收入端的表现。

不过在这方面,以订单为模式的萝卜快跑商业模型其实简单,就是单均载客里程x车日均单数x单公里收入。想要实现更高的收入目标,就需要持续提升时空覆盖。

当前,国内多数城市的Robotaxi的定价是参考同市场同类定价,根据高峰低谷期动态调整,同样三四公里,闲时仅需5元左右,高峰期可能涨到十几元,差不多是网约车的8折。如果按照网约车司机每天最高20单计算,单车每天的收入不超过100元。也就是说,即便不考虑前期研发和车辆保险等费用,武汉目前的计价模式远远无法覆盖运营成本。

缩减人力成本,实现真正“无人驾驶”是萝卜快跑实现商业化的重要一步。2022 年时,百度自动驾驶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只有实现 " 无人 ",商业化才有意义。

当前萝卜快跑的运营中,虽然已经有部分车辆实现了真正的“无人”,但依旧有大部车辆依旧配置了安全员,这就增加了自动驾驶出租车的人力成本。

摩根大通发布的报告中也提到,当前萝卜快跑的人力成本是 GTV 的 3 倍,部分原因是百度采取激进的定价策略,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实行两班制的车内安全员。

根据交通部颁布的《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可在当地监管部门划定的运营区域使用远程安全员,同时每位远程安全员监控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不得超过三辆。随着国内无人驾驶出租车行业将很快采用 1:3 的比例,这可能使劳动力成本下降 67%。

高度依赖高精地图行驶的萝卜快跑,背后离不开人力智控中心的支持,负责监控和随时接管车辆行驶状态。如果车辆出现趴窝,需要人工干预下。

Robotaxi想要达到盈亏平衡,与投放车辆数量相关。

小马智行副总裁张宁也侧面印证了这一说法:“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中,当Robotaxi的投放量超过1000台时,运营才会达到盈亏平衡点,越过这个点,每增加一台车辆,成本会更低,毛利率会更高,进入正向的不断自我造血的阶段。”

4、市场规模达数百亿,无人驾驶时代真的要来了

早在2022年9月,武汉与重庆率先发布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政策,向百度发放全国首批无人化示范运营资格。随后,百度的“萝卜快跑”便在武汉市开始运营。

根据武汉市人民政府官网转发《长江日报》相关报道显示,截至2023年,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部已拿到武汉经开区发放的第1000张自动驾驶牌照。

今年6月1日,湖北发布官方曾发表了一则名为《武汉打造“全球无人驾驶第一城”,你怎么看?》的文章,特意提到,5月30日,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武汉市交通运输局针对市民“加大无人驾驶正面宣传的诉求”给出的回应引起了广泛关注。

无人驾驶早已不是新概念,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除了武汉之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城市均已陆续开放无人化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正式对外公布,我国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沈阳等20个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近期,北京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将迎来立法保障。据北京日报报道,近日,北京市经信局就《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外征求意见,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

在上海,7月4日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有四家企业获得首批上海市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

特斯拉去年发布的FSD Beta V12,作为世界首个“端到端”AI自动驾驶模型,一度被业界认为是自动驾驶的“里程碑时刻”。今年5月15日,百度在Apollo Day官宣,旗下L4自动驾驶业务萝卜快跑正式上新第六代无人车,同时全球首个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大模型Apollo ADFM(Autonomous Driving Foundation Model)也一同发布。

今年以来,小马智行、丰田中国、广汽丰田宣布三方合资公司即将完成注册,并规划第一期向中国市场投放千台规模的铂智4X自动驾驶车辆;广汽埃安也与滴滴共同出资注册了安滴科技,旗下首款商业化 L4 车型计划在 2025 年推出。此外,特斯拉的Robotaxi也已经开始了在华的部署。据《中国日报》5月8日报道,中国政府或支持特斯拉在国内落地“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进行测试、示范。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汽车市场规模达到725.14亿元,其中,中国自动驾驶市场增长更快,市场规模达206.01亿元。信息服务商HIS报告预测,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2030万辆,增长到2030年的6240万辆,复合年增长率为13.3%。有企业预测,未来5到1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高度自动驾驶移动出行服务市场。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智驾出行,什么才是乘客需求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