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女投资人,刚刚拿了奥运金牌

投资人们纷纷转行或跳槽的背后,映射的正是全球创投行业的巨大变革。

文| 融中财经

巴黎奥运刚刚落下帷幕,奥运故事和精神却还在持续。

今年讲述有一个特殊人物——一个92年出生的年轻姑娘。在巴黎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项目中,选手克里斯汀-福克纳 (Kristen Faulkner) 获得冠军。

本来没资格参加这次奥林匹克,只因自行车队有队员去不了,她以替补身份参加,最后不仅拿了个金牌,还是美国时隔40年自1984年以来第一位夺得女子公路赛金牌的美国选手。

更令人惊叹是,她昔日的另一身份——投行人!

Kristen Faulkner,哈佛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去了华尔街投行,工作期间开始玩自行车。后来搬去硅谷,一边在VC工作,一边骑车。2021年离职后,全身心投入骑行。

从资料看,这位新晋奥运冠军当时任职的机构是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BVP),美国最古老的风险投资机构之一,始建于1911年,总部位于加州。就在其获得冠军后,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BVP)还发文表示祝贺。

众所周知,最近两年全球一级市场遭遇了全面溃败,无论是GP还是LP,募投管退各环节全面梗阻,尤其美元PE/VC,投资人转行的话题不绝于耳,自媒体、保险人、教练、外卖、专车.....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投行人喜欢运动的不在少数,滑雪、攀岩、马拉松,所以也有投资人成功转行,比如滑雪教练,但是像Faulkner这样当起专业运动员且进入国家队的还是凤毛麟角。

投行人的“压力出口”,搞运动

近些年,自行车骑行正成为年轻人解锁户外运动的新方式。从媒体TOPHER报道中看,2017年,为了在忙碌的工作中获得放松,Faulkner在一个女子骑行介绍培训班接触到了自行车这项运动。她表示:“每天骑车到中央公园,骑上两个小时,就只是为了远离城市的喧嚣,而这也成了我压力的出口。”

2016年哈佛毕业后,Faulkner前往硅谷从事风险投资工作,先后在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和Threshold Ventures担任投资助理,当时她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寻找新兴项目的投资,以及对潜在投资进行调研等。她表示:“我热爱我的工作,因为我支持那些冒着一切风险去追求能够改变世界的伟大想法和梦想的企业家。”

作为一级市场投资人,过去三年可以说是备受精神折磨的三年。悲观、焦虑、害怕损失等负面情绪萦绕在全球创投圈。投资人乐观或悲观的情绪其实会影响他们对市场的判断和投资决策,贪婪则可能导致过度追求高收益,从而承担过高风险,而焦虑则会让投资人在市场出现不确定性时,容易盲目跟风或失去信心从而导致投资失误。所以不少投资人排压的方式都是选择运动,有人滑雪、有人长跑、还有人攀岩,而Faulkner选择了骑行。

最初在尝试自行车时,Faulkner甚至连如何将卡鞋塞进卡塔中都不知道。“我当时完全无法将脚扣进去,最后才发现我的鞋底卡扣系统与踏板并不兼容,当时真的超尴尬。”

在TOPHER的报道中,Faulkner不仅当过两年半赛艇运动员,更在2010年的青少年世界赛艇锦标赛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出于这样的运动优势,Faulkner很快对自行车运动的爱好变成热爱,并开始尝试参加比赛,逐渐走向职业赛场,并为北美历史最悠久的女子职业自行车队TIBCO-硅谷银行队效力。

仅一年后,2021年,Faulkner决定辞去风投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自行车运动中,并在多个国际比赛中取得佳绩,其中首场比赛仅仅用了四站就取得胜利。

在这次的巴黎奥运之中,Faulkner却是差点儿没能参赛。去年,她在加州进行骑行训练时被车撞倒,导致胫骨骨折。担心受伤会结束骑行生涯,Faulkner决定暂停三个月。她谈道,“我和我的田径教练达成一个协议,只有当我觉得自己有能力获得奖牌时,才会参加公路赛,如果我不再有争夺奖牌的能力,就要退出比赛。”

关于Faulkner之前任职的机构BVP,专注投资种子阶段到成长阶段的初创公司,通常早中期投资较多,投资领域涵盖云计算、人工智能、健康科技、金融科技等前沿发展的行业。BVP全球投资组合包括了135家上市公司和200多家企业,如Pinterest、Shopify、Twilio、LinkedIn等知名企业。2022年,BVP曾宣布两只新基金的募集,总额达46亿美元,其中包括第十二期旗舰基金BVP XII募集的38.5亿美元,以及为次聚焦成长阶段的BVP Forge基金7.8亿美元。

内心惶恐的投资经理们,躁动、焦虑

巴菲特说过:“投资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波动并不代表长期失败。着眼长期,才不会被短期涨跌影响情绪。投资,要有平常心。”

这几年,投资市场不仅募资难,投退都很难,要么找不到好项目,要么项目退不出来。可谓是“关关难,难于上青天”。降薪、优化、焦虑、限制差旅费。创投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圈内几乎每个人都在感受到丝丝寒意。

一位熟知消费领域投资人今年一直没太多动静,细问之下方知,正在转型做微信公众号。凛冬之下,创投圈都不敢再有鄙视链,因为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是不是会成为下一个濒临失业的“下岗待就业”人群。

今年以来,某红书、某音等社交平台上一时间出现了大量以“投资人”为title的账号。像某知名消费投资人,做抖音卖课、打造个人IP,在抖音平台坐拥110多万粉丝,带货橱窗内售卖的课程标价365元,已售数量约1500件,仅此一项收益接近52万元,还不包括标价高达9800元的闭门私董会。难怪坊间戏传:当主播赚的钱,早都超过当投资人赚的钱了。

投资人们纷纷转行或跳槽的背后,映射的正是全球创投行业的巨大变革。

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3年,风险投资行业中新成立机构数量从2016年498家,2017年284家,逐年下滑。根据融中研究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共计备案通过了5689只基金,同比下降12.22%。其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为1982只,同比下降21.44%;创业投资基金为3707只,数量占比为65.16%,同比下降6.34%。

市场出清,已是必然。“转行吗”甚至成了创投圈的日常新话题。刘凯文是生物药学背景,毕业后去了CRO行业,因为受不了实验室的低频噪音和气味,果断裸辞,转型做了大健康方向投资经理。“公司领导定的方向是大健康,这与我专业匹配,但是领导不懂,而且没钱。刚入职的时候,给建了一个大健康方向的企业数据库,从不同的领域,比如仿制药,创新药,创新疗法,医疗器械等不同层面,不同细分领域做了项目收集和统计,对这些企业的融资情况,管线情况,创始人背景等均做了梳理。但因为对行业了解不深,到目前没有投出去过一个项目。所以很多投资经理嘴里说的奖金从来没有见过。”

白菲菲面试过几家中游早期机构,都是更倾向于产业背景的,对之前的投行经验兴趣并不大。“国内投行偏重合规性审查,尤其IPO标准下法律、财务、税务、业务等合规。但早期项目普遍都有合规性方面的瑕疵,如果生搬硬套IPO标准,投资机构基本投不出项目,所以投行人在偏早期的投资机构,往往无用武之地。但面试还有一个好处是,及时的了解行业动态消息。”白菲菲就是通过猎头知晓了某家VC刚刚拿了政府的钱,“猎头比我们这些人的消息还要灵通。之前一个合伙人还说,好多猎头除了向他推荐候选人,还在向他推项目。”

过去,企业to VC,现在市场没钱企业开始to G,政府为了招引,把子基金GP们都逼成了招商队,可是投资机构项目退不出来,资产越堆越多,DPI越做越差,不再掏钱的LP就越来越多,募投管退陷入一个死循环。

今年,几乎每个投资经理的内心都充满了躁动。一个学弟面试一家从TMT转型硬科技的VC,合伙人面试问他某个半导体项目“体现出什么模式上的创新”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路径是否过分依赖了。如今,投资人已经从天天思考“最近有什么新变化”变成了“有什么暂时不变的。”投资人变形记,正在路上。

“金融的尽头是保险”

“我转行了!从一个PE合伙人转为保险代理人,从零做起。”最近就有不少投资圈人士选择保险。吉臣臣在股权投资行业做了十多年,曾经带过近十人的团队,之前为了找新出资人,努力了一年多,还是没有有效进展,今年公司无法继续运营,为了找新出路,被动加入到了失业大潮。

“现在行业进入冰封期,很多高净值客户不再相信资本神话,都捂紧了钱袋子,不愿再投资高风险的PE/VC,而低风险跨越经济周期的保险成了他们资产配置的新选择。现在确实有很多人选择保险,这也说得过去,毕竟是有着比较自然的过度理由和逻辑。更主要的,也是不想继续在投资机构内卷。”

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科技驱动和创新浪潮后,2024年的创投市场呈现一种新的态势。全球范围内,风险投资活动热度依然不减,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性,愿意为具有潜力的初创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和帮助,尤其是在科技、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领域。

可是退出方面,很多机构去年就都在愁退出,而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愁,因为二级市场的大门短期看还是很紧,而基金周期又到更后期了。前阵子,有朋友说他们投的一些基金已经延期了,DPI连个影子都没见到。但愁没用,真赚不到钱也要如实跟投资人披露。但其实,归根结底是投资时候要判断准确,只有投到足够多好标的,才能在后期进退自如。

前不久,有两家新基金管理机构推进速度较快,主要是其人员招揽及投资人才储备均是在一年前就已铺开。从现有高管人选来看,多数来自于国内一线券商、银行乃至外资机构的主力骨干和投资精英。

有投资人告诉记者,随着银保监会、国家部委相继出台鼓励金融机构入场股权领域的相关政策文件予以落实,未来会有更多创投机构获得政策红利。与此同时,在行业内依然要培育广泛的募资朋友圈,共同提振股权投资行业的信心与士气。

过去七年的创投周期经历告诉我们,一时的风光无限很可能真的只是一时,一时的无人问津也可能是市场认知的错配,投资人要做的就是蓄势待发,等待属于自己的时间再崛起。

稳定,平静,蓄势待发,不急于求成,低谷时不自怨自哀,才是最好的。如果没有拉长时间的眼光看待一切,永远会在情绪过山车中游荡。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投资人,除了认知和运气,最重要的还有情绪控制力和不偏不倚的自我认知能力。

村上春树说过:“我动了离开你的念头,不是因为你不好,也不是因为不爱了,只是你对我的态度,让我觉得你的世界并不缺我。你有你的立场,我有我的底线,迷失自我去爱一个人挺没意思的。”当下,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为情绪价值买单。无论是刚刚过完的春节还是紧随其后的情人节,都是围绕着人的情感展开。缺乏存在感、认同感,所以才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情绪体验。于投资人而言,一级市场投资还值得爱吗?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