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质量变好了,你信吗?

造车后的小米,迎来高光时刻。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作者 | Chong Lei,CFA

造车后的小米,迎来高光时刻。

8月21日,小米公布今年二季度业绩,营收同比增长32%至888.8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20.1%至61.75亿元,均远超市场预期。雷军发微博直言:“这是小米历史上最出色的季报!”

更出色的是小米汽车。二季度是小米汽车发布后首个完整交付季度,尽管亏损了18亿元,但毛利率达到惊人的15.4%,一举超越特斯拉,成为市场热议的焦点。

重磅信号不只是汽车毛利率,还有另外一个隐秘的数据被市场忽略了,但却折射出小米正在经历脱胎换骨的变化,也更加充满争议。

保修开支大降4成

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小米的保修开支由2023年同期的18.95亿元大幅下降至11.4亿元,同比下降近4成。

这并非是第一次下降。从年度数据来看,2022年小米的保修开支为54.2亿元,2023年则下降至48.02亿元,同比下降11.4%。

保修开支,简单理解就是企业为产品在保修期内支付的成本。小米在财报中并没有具体给出保修开支的定义,但打开小米官网的售后界面,小米的售后包括“1年质保”,在质保期内享受1年内的免费维修,而这背后涉及的人工、耗材等费用,估计就是在财报中“保修开支”的范围里。

一般来说,在保修政策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时,保修开支在短期内也不会发生很大变化。影响保修开支的最大变量,应该是生产过程中对次品出现概率的控制。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次品率的把关维持现状的话,保修开支和营业收入应该是某种程度的线性关系。道理也很简单,次品率不变的情况下,卖得越多,到消费者手中的不良产品也会成比例增加,需要“免费维修”的次数也会增加。

但在小米身上,诡异的事情发生了。根据财报数据,在过去一年内,小米的营收实现了超过30%的增长,而二季报和半年报保修开支的下降幅度却分别达到4成和2成。

按照常理推测,合理的解释是小米的产品质量确实得到了提高,才能在卖出更多手机的同时,保持较低的保修开支。

熟悉小米的用户可能会想起发生的“小米11延保”故事。2022 年11 月,小米发布了公告,宣布对小米11系列手机的质保政策进行更新,在原本三包的基础上,延续36个月的主板更换或维修服务。此前业内出现相似的情况,一般会延保半年到一年,而小米直接将保障延期到三年,在业内较为罕见。

同样的故事,也曾发生在格力身上。

财务专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张新民曾分享过个一个关于格力的有趣案例。

在他担任格力独董期间,董明珠跟他提及格力要把售后包修期提高至6年,彼时行业惯常的包修期是3年。他一度担忧这会增加企业维修成本,对业绩不利。

对此,董明珠的答复是:“格力电器不会,其他企业如果也这样搞就可能会,为什么呢?格力电器的内在质量好。实施这样的政策可以让消费放心,增强了消费者对格力电器的信心。”

后来,张新民认为,董明珠当初敢做出如此大胆的动作,实际上是基于格力在大力研发投入下,对质量把控的信心。而这个政策也十分成功,极大地促进了格力的营收增长。

小米保修开支的缩减,也是因为研发投入增长吗?

小米研发奏效

从财报数据来看,整个上半年,小米的研发费用由去年同期的87亿元大增至107亿元,突破百亿元,这里面当然有小米汽车的贡献。不过拉长时间来看,小米研发费用一直在稳步增长,2020-2022年同期,小米研发费用分别为38亿元、61亿元、73亿元。

这似乎也揭开了保修开支缩减的真相,不断提高的研发费用提升了产品的质量,从而带来了保修开支大幅下降,以及进一步推动了销量增长。

今年二季度,小米手机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7.1%至465.16亿元;全球出货量为4220万部,同比增加28.1%。

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数据显示,以出货量计,2024年二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三星、苹果、小米、vivo、传音市占率分别为19%、16%、15%、9%、9%,小米手机出货量如今已经稳坐前三,距离苹果仅有1%的差距。

小米总裁卢伟冰在媒体沟通会上称,上半年手机出货量已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000万部。

“去年全年我们是1.46亿部的出货量,也就是说,即便下半年我们手机出货量不增长,全年出货量达到1.65亿部也是可以预期的。”他指出,手机目前是存量市场,小米手机出货量的上涨就意味着市占率的提高。

当然,也有会观点认为,小米手机增长的核心原因在于降价。财报显示,小米手机平均售价由去年同期的1112.2元降至当季的1103.5元。手机毛利率也下滑至12.1%,同比下滑1.2个百分点,环比则下降2.7个百分点。

但不可否认的是,手机行业价格战同样如火如荼,降价并非是小米一家的行为,如果只是靠低价就能获胜的话,小米显然也不是价格最低的。

理性来看的话,手机作为耐用品,以价换量的核心还是在于质价比。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在连年大幅增长的研发费用刺激下,小米的产品质量自然也会得到提高,无论是进一步巩固其“性价比”,还是体现在财务数据上的“降本”,都起到关键作用。

当然,财报透露出小米的质量在改善,这可能并不符合很多人的实际感受,毕竟“小米质量”的口碑已经形成共识或者说偏见,甚至延续到了小米汽车身上。

重走小米手机老路

小米汽车似乎正在走手机曾经走过的老路。

据汽车产经报道,小米一名离职的技术人员透露,目前小米SU7 搭载的仅是来自英飞凌的碳化硅功率芯片就已经失效了7例,按照交付量约3万颗芯片来粗略估算的话,失效率已经高达五千分之一。

通常来讲,汽车行业对车规级芯片的不良率、失足率要低于百万分之一,但小米汽车芯片失效率已经高达五千分之一,相当于没有达到车规级的要求。

网络上,关于小米汽车质量问题的吐槽也从没有间断过,如“居然充不了电了”“仅开了39公里后就出现了故障”“驱动系统故障,无法挂挡”等。

当中有不少故障是不可忽视的。

例如,5月份,一位湖南耒阳的车主刚提了小米SU7不到一个月,就遭遇了刹车失灵。车主停车过程中,车辆刹车失灵并失去阻尼感,车内发出警报声,车机屏幕显示“制动系统故障”“自动驻车故障”“上坡辅助功能异常”等4条异常信息。

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对此回应表示:“的确是软件误识别,目前我们已经将这一小概率事件进行修复”;“因为制动系统做主次切换,所以原本主制动器的缸内压力值为0,但并不意味着丧失全部制动力,此时ESP介入制动,未出现刹车系统完全失灵和车辆失控的情况。”

同类型的事件并非首次发生。4月份,四川成都一位车主在驾驶小米SU7时出现了故障,低压系统出现了异常,车子无法启动。

这就与小米汽车惊人的毛利率形成了鲜明对比,而且雷军自己都没想到毛利率会如此之高。

在4月23日举办的小米集团投资者大会上,雷军当时预计小米汽车的毛利率为5%-10%,给出的原因是“小米SU7绝大部分供应商都是BBA的供应商,毛利率不会很高”。但最终小米汽车毛利率达到15.4%,超越了特斯拉的 13.86%,与雷军当时的预计相差的不是几个百分点的问题,而是增加了1-2倍。

根据小米官方的解释,“15.4%的毛利率几乎全部为硬件贡献”,主要是供应商的大力支持,言下之意似乎是在硬件价格上给予了极大的优惠。

说到底,还是成本控制得好,只是这个成本到底是供应商让利了,还是说在质量上有缩水呢?

这又回到前面探讨的逻辑,一家公司对自家产品的质量放不放心,首先要看售后政策。

小米汽车的官网显示,目前重要的售后只有5年/10万公里的整车质保与8年/16万公里的三电系统质保。

相比之下,据相关自媒体不完全统计,过去曾推出“三电终身质保”的车企超过20家,包括比亚迪、广汽埃安、奇瑞新能源、长安深蓝、蔚来、小鹏、极氪、长城新能源、零跑、阿维塔、北汽、江淮、吉利,以及退场的威马汽车、爱弛汽车、高合汽车等。

当然,曾经推出过的,也不代表一直有这个政策,如比亚迪官网也没有了,但它的售后政策中,比如6年/15万公里的整车质保等,也能看出暂时优于小米。

质保期偏向保守,在某种程度上,是否也反映出对产品质量的信心不足呢?

这可能也会影响小米的下一步战略。在初步获得中国市场的认可后,小米汽车的视野已不局限于中国,计划进军欧洲。久前,雷军也在欧洲市场进行了一次深入考察,并在法国调研首站时回复了粉丝的提问,称争取2030年之前在欧洲销售小米汽车。

想要拿下欧洲市场,品控就显得更为重要。如果说小米手机走到今天,品控已经提上去了,那么小米汽车还要重走一遍手机的老路,以流量开路,以质量留人。

不过,手机摸索出来的经验,应该会让小米汽车过河的时间更短一些。

最后,还是想问一问:你觉得小米的质量变好了吗?

参考资料:

财新《小米二季度业绩超预期 汽车业务净亏损18亿元》

51qc我要汽车网《小米汽车故障频出!余承东道出品控扑街真相,上万车主充当小白鼠?》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