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变底色,以数智生效率,详读这家保险公司的高质量发展范本

“绿色”,已逐渐成为中国太保推进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路径的重要底色。

近日,中国太保2024年中期业绩出炉,交上了一张令投资者满意的答卷:集团营业总收入1946.34亿元,同比增长10.9%,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1.32亿元,同比大增37.1%;寿险新业务价值大增22.8%,产险综合承保率优化0.8个百分点至97.1%。一系列优绩背后,是中国太保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转型变革后的成果展现。

作为持续推动可持续发展,将ESG上升至战略高度的先行者,中国太保不断加快ESG机制建设,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2024年以来,中国太保持续在业务端、投资端、运营端注入绿色基因,承担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同时,也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新机遇。

与此同时,作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因素,中国太保的数智化转型发展厚积薄发,在大数据战略指引下,围绕建立健全集团化数据治理体系,加快智能化标杆应用研发,以科技优势赋能服务与消保工作等方面乘势而上,继续发挥效力。

让绿色变底色:推动ESG战略,加快绿色金融发展

作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保险集团,中国太保锚定长期主义,高度重视环境、社会及治理工作,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加快 ESG 机制建设,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力求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太保航线。

路径之中,“绿色”,已逐渐成为中国太保推进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路径的重要底色。

从最新成绩来说,2024年上半年,中国太保发挥保险专业优势,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负债端、资产端、运营端三管齐下,为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全面助力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详细来看,第一重维度,作为一家头部保险公司,发挥保险业的风险管理功能,以保险产品护航社会向低碳方向转型是应有之义。2024年以来,中国太保继续健全绿色低碳体系建设,推进碳金融保险等绿色保险产品创新。

据了解,目前,中国太保已经在气候变化应对、环境污染治理、清洁能源发展绿色交通、碳市场建设等领域持续发力,以丰富的“绿色产品”矩阵,构建生态与经济的双赢,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2024年上半年,中国太保提供绿色保险保额约56.1万亿元,创新开发航运业欧盟碳排放成本价格指数保险等5款行业首单产品。

绿色思维在产品设计端的渗透,在于保障覆盖面广与细,精准覆盖需求与痛点。

面对高频且具有区域性特点的自然灾害保障需求,中国太保在城市和农村分别探索各类因地制宜的保障模式,包括民生救助型、创新型、指数型等不同巨灾保险方案。2024 年上半年,向社会提供巨灾风险保障超 5000 亿元。

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保险机制的社会管理功能,中国太保引入第三方环境风险评估机构和环评技术,精准提供风控建议,推进风险减量管理,2024年上半年,为约 2300 家企业提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障超50亿元。2024年2月,中国太保与上海市环科院共同牵头起草的《上海市浦东新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示范条款》正式发布,同时成功签发首张“上海市浦东新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示范条款”保单。

再如针对清洁能源项目中面临的自然灾害与意外事故提供的责任保障,中国太保围绕生态碳汇推出的一系列保险保障,在碳资产领域创新推出的回购信用保险、碳资产登记责任保险等。从覆盖面,到保障方向,都实现了多维度的创新与突破。

第二重成效,是今年以来,中国太保不断完善 ESG 投资策略,绿色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资产端的专业优势,为中国太保在绿色投资领域的探索与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思路。

2024年以来,中国太保持续推进 ESG投资管理体系建设,开展尽责管理调研与研究落实外部管理人 ESG 评估。同时健全 ESG投资统计标准,对持仓资产进行绿色投资高碳资产贴标,实现多维度灵活统计。

同时,中国太保积极探索绿色投资产品创新,聚焦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领域,推动实现绿色投资稳步增长。

比如在清洁能源领域,中国太保通过债权投资计划支持河南鲁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项目投入运行后,预计每年可节约能源 14 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1万吨。

围绕基础设施绿色升级项目,如太平洋-武汉地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二期),太平洋-成都轨交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二期),注册规模分别为30亿元、65亿元,均已获得联合赤道最高等级 G1级绿色认证,护航“绿色交通”,提升节能减排效益和社会效益。

“绿色”的铺就,不仅是对外支持,更要对内赋能,中国太保的第三重成效,体现在建设职场绿色运营示范,完善 ESG 风险管理体系,ESG 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

在近年来持续推动数字化建设、完善碳管理机制、打造绿色建筑等成效的基础上,2024年上半年,中国太保继续推动生态友好运营。研发上线并持续优化运营端碳足迹管理平台,完成全集团运营端碳盘查工作,实现了碳排数据在机构、时间、能耗等维度的可视化呈现,为公司的碳减排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针对碳排放相关的六大类标志性重点资产,探索形成“实物+财务+碳排放”一体化管理模式,建立实物资产配套管理制度,以系统、全面的视角实现碳排放的有效控制。同时加强供应商 ESG 管理,修订《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供应商管理办法》,将ESG因素纳入供应商选择与考评。

以数智生效率:以“大数据”构建新生态,赋能服务与消保工作

在中国太保持续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圈,写就绿色金融创新与应用新篇章的背后,离不开数智化发展的有效推动。早在2017年即提出“数字太保”战略推动全业务流程转型升级的太保,已经迈入以“大数据”构建新生态,落实数智太保(DiTP)新规划的提速阶段。

历经多年发展,以“数字金融”为出发点的大数据战略已经成为中国太保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这一战略的框架之下,中国太保建立健全集团化数据治理体系,加快数字劳动力等智能化标杆应用研发,以数智化优势赋能保险生态,助力高质量发展。

提升质效、科技向善,落地实效能够更为直观地了解中国太保数智化转型的价值。

据记者了解,2024年以来,中国太保围绕大数据战略继续加强新技术应用,提升数字化经营管理水平,建立集团化数据治理体系,形成数据要素市场和生态管理体系,推进保险大模型建设,审计数字劳动力月均完成2000余次服务,持续释放科技赋能主业的效能。

在治理体系方面,通过金融与数字技术的有机融合,拓展并加快推进数字劳动力等场景化应用,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太保旗下的科技先锋,太保科技正不断拓展数字劳动力的应用范围,从审计和风险管理扩展到客户服务、产品开发等多个领域,提升整个组织运营效率。

在以科技优势赋能保险生态方面,中国太保通过数据、技术驱动催生除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比如,中国太保产险构建了“保、防、减、救、赔”农险一体化大灾应对和风险减量服务模式,实现全流程的作物长势监测、及时的气象预警、病虫害预警以及高效定损理赔等服务,使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数智化转型的成效,更要让客户看的见、体验到。在消费者服务与权益保护方面,中国太保1.8亿客户正在感受科技对“责任、智慧、温暖”服务的深度赋能。

比如中国太保寿险重点提升一站式保单服务能力,创新“云门店”服务,实现保单服务100%一站式受理;深化服务集约化建设,实现理赔、给付等多项保单服务一次性办结,业务平均办理时效优化至5.3分钟。

太平洋健康险推出线上理赔服务品牌“豚豚慧赔”,构建起极简申请、智能识别、智能审核、智能理算、实时支付的无感理赔新模式。2024年上半年,太平洋健康险智能速赔案件超23万,分钟级结案件数占比超10%。

数智赋能,更是有利于扎牢权益保护的关键防线。中国太保自主研发“数智消保中台”,推出产品服务智能审查、理赔服务风险预警等数字化产品,赋能全流程消保管控。例如“消保智审工具”,通过对条款、合同、营销资料等进行自动解析,精准定位问题,助力源头管控,把更高标准的产品和服务送到消费者身边。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数智化转型之路更是久久为功。中国太保明确提出,将进一步发挥大数据战略赋能效应,健全集团化数据治理体系,持续推进保险大型建设和数字劳动力应用,加快区块链技术探索,围绕服务、客群、风控、运营、投研五大方向,强化数智应用与主业的融合,提升数智化运营服务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打造行业领先数智化解决方案标杆。

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家负责任企业的担当,也是机遇。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提出,中国太保将以保险人的使命担当,聚焦提升高质量发展动能,始终坚守主航道、对准新赛道、奋进中国式现代化光明大道,服务新质生产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铁肩担责,奋发进取,在守正创新中走好改革之路、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