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安在线营收净利润大降:净已赚保费连年下滑,近万条投诉引关注

众安在线怎么了?​

文|《港湾商业观察》黄懿

有着“互联网保险第一股之称”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公司(下称“众安在线”,06060.HK),交出的2024半年报很不乐观。

一方面,按总保费计,众安在线上半年位列中国财险行业第九名,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并且在国内互联网财险市场份额超20%;但另一方面,保费收入个位数增长,营收和净利润却呈现双位数大跌现象。

众安在线怎么了?​

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大降,近年来持续大起大落

2024年上半年,众安在线营业收入为13.58亿,同比下滑35.55%;保费收入为150.9亿,同比增长18.87%;净已赚保费分别为3.456亿,同比下滑40.39%;承保溢利为3.14亿,同比下滑39.94%;股东应占溢利为5547万,同比下滑74.96%。

显而易见,众安在线的营收和净利润在上半年经历了双下滑,虽然保费有所增长,但是净已赚保费的下滑幅度较高的情况,亦不可忽视。

众安在线总经理、首席执行官解释,主要是消费金融业务主动收缩,以及健康险在投放获客上的策略调整。基于投入产出比的优化,公司更倾向于以更经济的方式吸引新客户,这导致了总保费的适度调整。展望下半年,众安在线将继续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专注于提升用户体验,以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净利润的下滑,众安在线指出,一方面,2024年上半年,保险服务收入增长达到19.0%,承保持续盈利,受到赔付率上升的影响,承保利润下降导致保险分部净利润下降人民币3.09亿元。另一方面,科技分部和银行分部的净亏损都有所收窄。

综合赔付率的上涨在各个细分生态中的赔付率有所表现,根据众安在线给出按生态细分的总保费及占比显示,健康类占比为29.8%,保费同比减少9.6%,综合赔付率为38.1%,同比增加0.1个百分点。数字生活类占比为48.7%,保费同比增加27.0%;综合赔付率为71.7%,同比增加3.3个百分点。消费金融类占比为14.3%,保费同比减少21.6%;综合赔付率为73.8%,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汽车类占比为7.2%,保费同比增加34.0%;综合赔付率为66.7%,同比增长7.6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四类生态的综合赔付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消费金融的增幅最高,次为汽车,但是这两者的总保费占比为后两名。

作为参考,2021年至2023年,众安在线营收分别为219.4亿、24.94亿、74.41亿,同比增长18.64%、-88.63%、198.33%;保费收入分别为204.8亿、221.9亿、275.4亿,同比增长22.57%、8.35%、24.09%;净已赚保费分别为188.9亿、15.17亿、14.46亿,同比增长16.47%、-91.97%、-4.67%;股东应占溢利分别为11.65亿、-11.12亿、40.78亿,同比增长110.30%、-195.52%、466.58%。

从往期的财务表现可以看出,众安在线的营收和净利润存在着非常的不稳定性,各年间常常经历大起大落。有意思的是,虽然三年间保费收入保持在200亿以上同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净已赚保费却在2022年大幅下跌,且跌势持续至今。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众安有望凭借多元生态布局以及自营渠道,提升渠道获客能力及用户粘性,同时科技业务发展态势强劲,有望贡献长期盈利增量。但考虑到上半年承保端部分生态表现不佳及未来资本市场或仍持续波动,下调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至2.4/3.7/6.2亿元,同比-94.1%/+53.4%/+68.3%,维持“买入”评级。​

现金流承压,今年1号罚单被罚180万

在营收和净利润双下滑的压力下,众安在线的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51亿,去年同期为13.76亿,同比下滑38.18%。与此同时,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0.23亿,同比减少36.77%。

同一时期内,众安在线的资产负债率为53.0%,同比减少0.2个百分点。

实际上,众安在线在2021年至2022年期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均录得负值,到了2023年才有所好转。将时间线拉长,2020年至2023年,众安在线的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8.59亿、-6.03亿、-7.02亿、22.08亿。而这四年间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82.18亿、37.65亿、36.18亿、16.76亿。

结合往期的现金流情况可见,众安在线的现金流情况并不稳定,目前,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正处于不断减少的状态当中。

在合规层面,2024年4月16日,于金罚决字(2024)1号案件中,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发布2024年的首张罚单,众安保险因存在隐瞒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通过关联方虚假列支费用、通过关联交易监管系统报送的报表存在错报漏报、将保险资金运用形成的投资资产用于向他人发放贷款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众安财险罚款180万元;对宋振华警告并罚款7万元;对张勇博警告并罚款10万元;对李高峰警告并罚款7万元。

2023年6月21日,于苏银保监罚决字(2023)32号和苏银保监罚决字(2023)33号案件中,众安在线虚列费用的行为负直接责任,两次行政处罚均被江苏银保监局处以7万元罚款及警告。

2023年6月19日,于苏银保监罚决字〔2023〕27号案件中,众安在线因虚列费用被江苏银保监局处以35万元罚款。

2023年4月17日,于鄂银保监罚决字〔2023〕19号案件中,众安在线存在以下违法违规行为:第三方平台宣传销售页面欺骗投保人。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众安在线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销售‘无忧保综合意外险’的宣传销售用语与事实不符。时任众安在线数字生活事业部平台产品组负责人马艳,直接负责涉案产品开发及销售页面上线工作,对上述违法行为负直接责任;时任众安在线数字生活事业部副总经理李圈,负责涉案产品开发及销售页面上线审批工作,对上述违法行为负直接管理责任。上述事实有事实确认书、产品销售宣传页面截图、产品销售页面、保险条款及费率、审批记录、履职情况说明等证据证明。被湖北银保监局处以30万罚款。

总体来看,众安在线屡屡被罚的缘由集中于虚假宣传欺骗投保人,实际上,这一现象并未因处罚得到有效遏制,现在仍有消费者对众安保险存在着大量投诉。此外,今年“3·15”前夕,公司曾被上海消保委点名。​

被上海消保委点名,近万条投诉当重视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市消保委指出,去年以来,有大量消费者通过微博等渠道反映,频繁接到自称“众安保险”的营销电话与短信骚扰。上海市消保委也接到了相关消费者投诉。

在315前夕,上海市消保委专门就营销电话骚扰问题与众安保险进行沟通。而众安保险称,消费者反映的“众安保险”的营销电话与短信骚扰中的大部分不是公司行为,其中有相当数量是涉嫌“外部不明势力不法分子”电信诈骗行为。

截至10月20日,在微博输入关键词“众安保险”,仍有一些用户表示收到电话或者其他平台的骚扰。

根据黑猫投诉显示,截至10月20日,累计投诉量为9794条,已完成5905条,近30条投诉量为265条,已完成51条。消费者的投诉大多集中于在投保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投保、以1元保险诱导随后再扣多于1元的保金、拒绝赔付的理由不被接受、理赔时效慢等情况。

今年10月9日,有消费者表示,8月份点击链接购买一份2元首月特惠众安保险百万医疗(惠民版)B,查看账单后发现除了此保单还莫名其妙多了一份众安重疾险(超越版)月缴版,联系微信客服申请退保,但是客服一直打马虎眼,说过两天帮忙查看后退保。直到9月查看账单再次发现这两份保险又被扣了一个月的钱,再次联系微信客服,客服依旧打马虎眼,拖延时间冷处理,直到家人帮其从支付宝退保才停止损失。再联系产品客服并多次拨打其电话时依旧是拖延时间迟迟为给出处理结果。

对于上述投保人多次提及的1元或2元投保,曾在2020年,原银保监会就“首月0元”“首月1元”等欺骗投保人问题,对多家保险公司、经纪机构予以通报和处罚。2023年11月,监管部门向各保险公司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家保险公司不得通过随意调整精算假设等方式改变产品的费率结构,严禁出现“0”费率等各类明显不符合精算原理的情况。

换汤不换药,众安保险将明令禁止的“0”费率换成了“1”,同样具有相似的效力。根据消费者投诉可以明显看到,“1元投保”之后,每个月的投保费都会上升,而后续扣费的详细规则并没有在宣传界面有所体现。

专注于公司法领域的法律人士指出,“如果该保险公司多次被行政处罚,确实可能会被监管部门列入重点监控对象,意味着该公司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查和更多的合规要求,且会给公司带来如下具体的负面影响。首先,频繁的行政处罚会严重损害保险公司的声誉,客户和合作伙伴可能会对其失去信任,从而影响业务发展。其次,由于声誉受损和财务压力,保险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可能会下降,难以吸引新客户或留住现有客户。再者,监管部门可能会对多次违规的保险公司施加业务限制,例如暂停某些业务的开展,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吊销经营许可证。最后,多次被处罚的信息公开后,投资者可能会对公司的未来表现产生怀疑,导致股价下跌或融资困难。”

“综上所述,多次被行政处罚不仅会引起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还会给保险公司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保险公司应当高度重视合规管理,避免频繁违规行为。”(港湾财经出品)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