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工艺,可在室温下造出半导体材料

通过精准控制这种半导体材料的晶体结构,可显著提升光电子学效率。

文|半导体产业纵横

通过精准控制这种半导体材料的晶体结构,可显著提升光电子学效率。

近日,荷兰特文特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工艺,能在室温下制造出晶体结构高度有序的半导体材料。他们表示,通过精准控制这种半导体材料的晶体结构,大幅降低了内部纳米级缺陷的数量,可显著提升光电子学效率,进而促进新型太阳能电池和电子产品的发展。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合成》杂志。

研究示意图。来源:《自然·合成学》杂志

这种新材料属于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家族。这类材料因能高效吸收太阳光,而被广泛应用于发光二极管、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等设备中。然而,迄今研制出的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大多是晶体结构无序材料。材料中的分子会朝向多个不同的方向,并拥有不同的结构。对于创建高效可靠的设备而言,拥有完美有序晶体结构至关重要。但要制造出高度有序的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则需要较高的加工温度,这无疑是一大挑战。

在最新研究中,科学家使用脉冲激光,在室温下逐层构建出了这种新材料。新材料可在300多天内保持性能稳定,为太阳能电池板和先进电子产品等应用带来了巨大潜力。这项创新成果不仅有助于科学家们开发出更环保、更具成本效益的技术,也为材料领域的新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序半导体材料是一类在原子、分子或纳米尺度上具有特定规则排列结构的半导体材料,这种有序结构对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使其在电子学、光学等领域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关于它的结构特点:

原子排列有序:原子在空间上按照一定的规律周期性重复排列,形成晶体结构。如常见的硅、锗等半导体,它们的原子以金刚石结构或闪锌矿结构等高度有序的方式排列,这种有序排列使得电子在其中的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有利于电子的传导和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稳定。

分子有序组装:对于一些有机半导体材料,分子通过特定的相互作用,如 π-π 堆积、氢键、范德华力等,形成有序的分子排列。比如一些共轭聚合物分子,它们可以在溶液或固态中自组装成具有一定取向和排列方式的结构,从而表现出独特的电学和光学性质。

纳米结构有序:通过纳米加工技术或自组装方法,可将半导体材料制成具有有序纳米结构的材料,如量子点、纳米线、纳米管等。这些纳米结构在尺寸、形状和空间分布上具有高度的有序性,由于量子限域效应等,使其具有与体材料不同的物理性质,为半导体器件的微型化和高性能化提供了可能。

有序的结构减少了电子散射的概率,使得载流子(电子和空穴)在材料中能够更高效地传输,从而提高了半导体材料的电导率和迁移率。这对于提高半导体器件的运行速度和降低功耗非常重要,例如在高速集成电路中,可实现更快的信号传输和处理。另外,有序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和电子态密度分布较为规则,使其在光学吸收、发射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性质。比如一些量子点材料,由于其尺寸和结构的有序性,能够实现精确的发光波长调控,可应用于显示、照明、生物成像等领域。

据悉,作为制造晶体管、二极管等基本元件的关键材料,有序半导体材料的高性能有助于提高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运行速度,推动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从传统的硅基集成电路到新兴的二维材料集成电路,都离不开有序半导体材料的支撑。

此外,在光电器件中,如发光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LD)、太阳能电池等,有序半导体材料可以通过精确控制其结构和组成,实现高效的光电转换和光发射,在照明、通信、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利用有序半导体材料对特定气体、离子、生物分子等的敏感特性,还可制备出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传感器,用于环境监测、生物医学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