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源媒汇 王言
库迪咖啡在国内开店的速度还在提速。
近日,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表示,从2024年5月开始至今,公司已经实现正向现金流即盈利,整体收入一直在稳定增加。
“营收来源的核心还是在服务费部分。随着供应链的成熟,上游的采购效率越来越高,成本会一直优化。”李颖波说,库迪大方向没问题,公司维持2025年底5万家门店终端的目标不变。
根据最新数据,库迪目前约有1万家门店,若按照上述5万家开店目标,意味着库迪要在未来10个月开店近4万家。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库迪于近日宣布推出全新业态“便利店型”, 同时再次启动此前暂停的便捷店招商计划。
在当前的咖啡市场,瑞幸、库迪这两家最大的本土品牌,依然处于激烈绞杀和冲刺的态势中,谁在营收、门店规模等各项指标上有所进步,谁就会离胜利更近一步。
库迪发力扩张
在推出便利店模式后,库迪最新的门店模式,已经囊括常规咖啡店、便利店和店中店三种店型。
库迪咖啡线下门店
其中,咖啡店承担标准店和快取店的功能;店中店与此前的便捷店接近,开店成本相较于标准店等显著降低,可以植入到便利店、连锁餐厅、烘焙店、药店、特产店等连锁业态;便利店则除了销售咖啡之外,还会售卖与便利店产品接近的常规商品,比如面点、便当等。
相比常规门店,库迪的便利店可以降低加盟商经营成本,实现快速扩张。据媒体报道,这一业态招商条件同样主打低门槛,其中包括5万元押金和5万元首付,余款以36个月分期的模式付清。
另有库迪招商人员对源媒汇透露,便利店不收取加盟费,除房租、人工成本之外,每个门店加盟商的投入在22万元左右,其中包含了设备、门头、首批货物等费用,门店面积约为50平方米。
而根据此前的招商信息,一家面积为30平方米的库迪快取店,前期投入为26.8万元,包含设备、设计、装修等费用;面积为60平方米的标准店和180平方米的品牌店,投资金额则分别为32.8万元和70.5万元。
而在库迪之前,包括全家、711等便利店,早在几年前就在门店内销售平价咖啡。总体看,开店成本更低的便利店和店中店模式,是库迪寻求短时间内扩张的主要手段。
毕竟,如果能将门店植入到当前中国市场的数十万家便利店,库迪门店数量可以得到快速增长;同时,该模式也可以实现通过咖啡引流,吸引消费者在便利店购物的效果。
不过,当前中国的便利店生态较为复杂,除了全家、711、美宜佳等知名品牌外,还存在着大量的夫妻店等业态,如何将咖啡品类引入到后者门店,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总体看,库迪不断降低加盟门槛,不断推出新的门店形式的做法,也可以被当作在市场容量接近触顶的情况下,与瑞幸等对手在竞争中争夺加盟商的手段。
据源媒汇了解,此前一些原本有意加盟瑞幸的商家,在库迪加盟政策的吸引下,转而加盟后者。此外,为了得到更高的待遇和职级,一些咖啡师也选择从瑞幸跳槽到库迪。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库迪与瑞幸在各个市场资源的争夺,将越来越激烈。
瑞幸退出价格战
相比“火力全开”的库迪,瑞幸最近显得低调了不少。唯一被消费者热议的,是其近期上调价格一事。
今年春节期间,很多消费者表示,瑞幸咖啡普遍涨价3元左右,原本29元的产品如今售价32元;此外,瑞幸9.9元咖啡也提高了购买门槛,从原来的直接下单变为添加客服领券方可购买,优惠幅度逐步缩小。
截图来源于瑞幸咖啡APP
开年便涨价,也被很多人视作瑞幸逐渐放弃“低价策略”的信号。
一方面,整个咖啡上游供应链的成本正在不断增长,咖啡生豆的供应价格持续波动,瑞幸成本需要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另一方面,在库迪开始销售“9块9咖啡”后,瑞幸为了接招,选择牺牲了部分利润,跟进价格战,但经营数据却受到影响。
长期保持营收增长和盈利的瑞幸,在2024年第一季度再次出现亏损;第二季度,其业绩也有所下滑,营收同比增长35.5%至84.03亿元,但净利润为8.71亿元,同比下滑12.8%。2024年前三季度,瑞幸的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约18.1%。
经营数据之外,瑞幸的开店速度也在放缓。根据极海品牌监测数据,截至2024年末,瑞幸的门店数量为22284家;截至今年2月17日,这一数据为23034家,两个多月时间净增750家。而在2024年全年,瑞幸净增门店数量为5754家。对比来看,整体扩张速度略有放缓。
总体看,在应对库迪发起的价格战,以及不断对门店进行加密的情况下,或是出于稳住经营数据的需要,同时保住加盟商的利润,亦或是处于对于行业竞争态势变化的考量,瑞幸在市场上的动作,相比以前似乎变得略微保守。
不过,在库迪实现盈利,在市场扩张和价格方面步步紧逼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接招,是瑞幸需要考虑的问题。
行业拉锯战
虽然9块9咖啡的口号还不断在行业内回荡,但不能否认的是,瑞幸之外,这个赛道的其他人,其实也不能独善其身。
迎面而来的就是成本压力。从2024年开始,由于对全球供应短缺以及对特朗普关税威胁的担忧,主流咖啡豆阿拉比卡期货价格飙升,甚至达到近50年来的最高点。
目前,9.9元一杯咖啡的价格,在国际上也属于“相当便宜”的水平。国金证券研报显示,国际上主流价格带在10元到20元/杯。而在巴西、越南这样的咖啡豆原产地,性价比咖啡品牌最低价格约为13元/杯左右。
由于咖啡这一品类仍处于扩容期,咖啡豆价格上涨再叠加价格战,其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则要更为复杂。如果咖啡豆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保持高位,各个品牌名终究还会考虑调整其价格策略。
除了瑞幸之外,目前已经有其他咖啡品牌开始调整其在中国市场的策略。2024年年末开始,星巴克就传出了会考虑寻找合作伙伴或是出售中国业务的消息。而这家咖啡巨头,正在中国市场经历业绩低潮期。
财报显示,星巴克2024财年营收为362亿美元,同比增长1%;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37.61亿美元,同比减少8.82%。其中,第四季度实现营收7.84亿美元,环比提升6%。
此外,星巴克中国2024财年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8%,其中同店交易量与上一年持平。受频繁促销环境影响,平均客单价同比下降8%。
星巴克中国线下门店
再将目光拉回到库迪,可能是实现盈利带来的信心,和其他竞争对手不同,库迪目前还没有丝毫喊停价格战的意思。
近期,李颖波表示,大宗期货锁定也帮助库迪降低了咖啡豆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库迪还是会坚持“9.9元”策略,不会有任何涨价的动作。
价格战之外,眼下,中国咖啡市场竞争仍处于白热化的态势,大家都不满足于万店规模,还在寻求扩张规模。
不过,随着全国门店的不断加密,如何持续在横向和纵向的范畴实现扩张,而不是“内卷”式加密自己,是摆在各个咖啡品牌面前的另一道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