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4月10日讯(记者 张静伦)作为国内“卤味一哥”,绝味食品(603517.SH)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阵痛。
绝味食品发布的2024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57亿元和2.27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3.84%和34.04%;扣非净利润更是腰斩,同比下降49.39%至2.03亿元。
从单季度数据来看,尤其在第四季度,绝味食品的财务表现呈现断崖式下跌,单季度营收为12.42亿元,为全年四季度中最低水平;归母净利润亏损达2.11亿元,直接拖累了全年业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依旧延续了这一下滑颓势。当日,绝味食品发布的2025年一季报数据同样不佳。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5.01亿元,同比下降11.47%;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下滑27.29%。
绝味食品的业绩之所以在2024年急转直下,固然是因为传统卤味休闲食品行业增速放缓,需求不振导致行业整体承压,但另一方面,也与其高额的销售费用有直接联系。此外,令绝味头痛的不仅是主营业务业绩,这家公司大部分的对外投资亦成了拖累。
二级市场上,截至4月10日收盘,绝味食品股价报16.4元/股,较2021年高点缩水超80%,市值不足百亿元。
业绩增长失速
绝味食品成立于2008年,产品以鸭脖、鸭头等卤味食品为主。在众多卤味食品企业中,绝味食品成立最晚,但扩张快速,是行业头部企业,有“鸭脖大王”之称。
从具体业务看,卤菜是绝味食品的支柱业务,但拉长时间线来看,鲜货类产品营收增长乏力,营收规模始终难以突破。2021年至2023年,其收入规模分别为56.07亿元、54.37亿元和57.68亿元,同比分别变动15.47%、-3.03%和6.09%。2024年,鲜货类实现营收为52.24亿元,同比下降13.67%,营收占比为79.45%。
对于去年营业收入变动,绝味食品解释称,主要系销售减少。具体来看,营收占比最高的鲜货类产品销售量同比下滑11.21%。
虽然销售疲软,但成本端红利释放还是让绝味食品“舒了一口气”。财报显示,公司鲜货类产品营业成本同比下降23.6%,毛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28.98 %上升至35.59%。
为了挽回颓势,这个老牌卤味企业试图通过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例如,公司在2024年签约顶流明星范丞丞作为品牌代言人,试图在年轻化营销层面破局。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包括与热门手游《元梦之星》合作推出联名活动等。
结果高额的营销投入未能转化为销售额增长,却成为拖累业绩的因素之一。财报显示,2024年绝味食品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3.31%至6.67亿元,主要因广告宣传支出增加。
绝味食品业绩下滑是行业整体承压的一个缩影。除绝味食品外,同处卤味赛道的另一家上市公司面临同样的难题,周黑鸭日前披露的年报显示,2024年收益同比下降10.7%至24.51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5%至0.98亿元。截至2024年底,公司门店数达3031家,相较于2023年底门店净减少785家。这家公司将业绩下滑的原因归结为经济环境有效需求不足,消费不振,导致销售量下降,收益随之减少。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卤制品门店数约为24万家,近一年净关店约2.3万家。究其原因,是消费者对健康的日益重视,对高盐、高脂的卤味休闲食品的需求减少,叠加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零食量贩业态带来冲击等多方面因素,让卤制品行业不再“香”了。
投资失利连年亏损
但令绝味头痛的不仅是主营业务业绩。
2017年以来,绝味食品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深圳网聚,与番茄资本、新希望等合资投资,围绕卤味、调味品、供应链等相关产业等进行布局,构筑了一个庞大的投资版图,其中包括和府捞面、千味央厨、幺麻子、盛香亭等明星消费品牌。
但这家公司大部分的对外投资都成为拖累。
去年10月,绝味食品发布《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的回复公告》,由于常年投资亏损,绝味食品再度被上交所要求披露投资相关数据。
上交所在监管函中提到,2017年至今,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投资活动未产生资金净流入。财报显示,2022年-2024年,绝味食品投资收益分别为-9421.85万元、-11645.55万元、-16002.31万元,连续多个报告期出现投资亏损。
绝味食品亦在回复函中对其投资必要性作出了解释,称近年来传统的休闲卤味食品行业受到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冲击较大,行业整体闭店趋势明显。因而公司凭借自身对卤味行业的了解布局餐桌卤味赛道,以分散传统休闲卤味行业的经营和投资风险。
在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与消费习惯变迁的双重压力下,绝味食品如何稳住基本盘,寻找新增长点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