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尹兆君:保险业危机并存,险企需打造盈利、创新等五大动力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副总裁尹兆君表示,回归保险保障是大势所趋,保险机构要坚持保险姓保,坚持死差、费差、利差三差并举,弱化对利差的依赖程度,努力打造盈利动能。

今日,在慧保天下主办的“2019通往理性繁荣之路”保险大会上,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副总裁尹兆君表示,2019年,是我们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发展方式已从高速度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保险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是适应经济运行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险行业责无旁贷的重大政治任务。

“但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必然要经过阵痛,必将成为整个行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形成新动力”,尹兆君强调,作为保险行业,我们一直以来与祖国命运同频共振,可以说,当前我们也站在了危机并存的重要关口,发展中暗含着风险,危中蕴含着机遇,我们应该保持清醒,满怀自信,认清大势,立足大势,顺应大势,这才是我们的取胜之道。

五大因素推动,中国保险市场增长仍将引领全球

对于未来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尹兆君心怀信心。其认为,我国依然是全球未来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目前,我国是仅次于美国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据权威机构评估,从保费规模来讲,未来十年,我国依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

对于驱动因素,尹兆君归纳了五点:一是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尽管近年来我国GDP增速有所放缓,但预计到2020年,增速将保持在6%-7%之间,这一数字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增速下降的背后,是高质量发展赋予我们经济结构的新内涵,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绿色发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这些都成为我们保险业提供巨大发展的空间。

二是政策红利仍将持续。税优健康保险,税延养老险,互助保险等政策支持的领域成为行业新的、潜在的增长点,同时各地方政府保险意识逐步提升,不断加强保险参与地方治理水平,保险行业政策红利仍将持续加强。

三是人均财富保持增长。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已经接近60%,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逐年提高,保险购买人的主力,中产和富裕家庭数量已经从2018年的1.8亿增长到2020年的2.22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越来越需要金融服务和保险保障服务。

四是养老健康缺口巨大。老龄化加剧,潜在的客户群体巨大,每年新增老龄人口超过1000万,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占比将达到人口占比的34%,但目前市场供给缺口大,专业化不足,特别是养老保险成长空间巨大。

五是市场潜力仍待开发。以寿险市场为例,相较于发达市场,我国2017年寿险市场渗透率只有2.7%,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英国、日本寿险渗透率分别为7.2%和6.3%,而我国台湾地区更高达17.9%。

颠覆性挑战倒逼保险业变革,未来要紧抓五大抓手

“但值得关注的是,我国保险行业将面临着挑战依然巨大,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对面前的挑战保持清醒的认识。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一系列不同性质的颠覆性因素正在对我国保险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尹兆君从不同层面分析称,首先在客户层面,中高端客户与年轻一代正在崛起,客户对服务水平和质量信息获取以及风险防范的要求越来越高,相较于传统的经营产品,现在更加寻求综合解决方案,多渠道金融融合,等等,倒逼跨界经营与生态圈的建立。

科技层面,随着5G建设运用不断推进,将倒逼保险行业业务模式不断创新,在数字化驱使下,保险代理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物联网技术运用不断成熟将催生新的保险生态。市场层面,利率环境、股票市场仍将持续低迷,资金运用风险大大提升,这也倒逼保险公司负债端控制成本、升级业务模式,在国家延续改革开放政策大背景下,我国保险金融市场也将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这些都给保险行业经营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对于未来,尹兆君认为,我国保险业需要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当前我国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对高质量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国保险行业先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起步阶段,需要加快推动行业新旧动能的转换,尽早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对于如何做,尹兆君也给出建议,一是要加快回归保险保障,努力打造盈利动能。保障是保险行业的核心职能,是区别于其他金融产品最重要的属性,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客户消费水平不断升级的大环境下,不断拓展保险市场的保险保障功能,回归保险保障是大势所趋,要坚持保险姓保,坚持死差、费差、利差三差并举…弱化对利差的依赖程度,努力打造盈利动能。

二是着力强化保险服务,努力打造文化动力。我国保险业的主流是销售文化,具有强销售,服务的典型特征,长期以来,由于保险产品同质化,客户保险意识比较弱,加上寿险产品需求非刚性特点,这种销售为本,销售为王的经营模式是客观合理,也是十分必然的,也是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初期阶段相适应的, 随着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发展,客户的消费心理,消费需求将发生重大变化,对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标准也越来越高,传统经营模式的弊端日渐显现,保险销售的产品就是服务,最好的产品就是最好的服务,最好的服务也是最好的产品,销售只是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做好服务,打造服务文化,才是我们立业强基之本。

三是积极推进综合布局,努力打造整合动力。监管政策变化虽然极大地调整和规范了经营行为,但并没有改变综合经营的总体趋势,从市场需求来讲,随着客户主体的更新换代,一揽子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更加受到市场的青睐。保险规划、理财规划、养老保障健康管理、幸福生活等概念将促使产业边界逐渐模糊,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生态,从自身经营来讲,综合经营在应对需求变化,市场波动和抵抗风险方面更具有优势,从国内实践看,随着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性增强,金融机构从产品导向进化到市场和客户导向,有实力的机构在业态、功能、产品和服务商得到迅速拓展,竞争维度立体化,表现出强者恒强的趋势。而特色型机构则聚焦优势和特色,实现错位发展,竞争出现结构性优化,这种趋势仍将不断增强。

四是切实加强科技应用,努力打造创新动力。科技是这一时代的第一生产力,不断推动了我国金融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出了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和产品,这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科技更赋能了传统金融保险产业,将从产品开发到产品服务,再到运营管理,对整个保险价值带来技术性、革命性的变革,可以说未来保险金融公司都将是科技驱动的公司。比拼的不仅是人力、渠道、资源,更是科技的实力,科技更是衡量保险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将迅速改变传统金融的保险思维,踏准科技变革浪潮,适应变革,拥抱变革,运用变革,让科技打造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五是加快实现海外拓展,努力打造国际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时代,当前各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存发展不断加深,“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入推进,也将大大提升了我国在沿线国家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作为保险行业,我们应该顺应时代要求,逐步实现向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地区拓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战略机遇,更何况保险企业的金融属性决定了其国际化发展是必然的需求。而全球资本的自由流动和市场监督的相互融通,更加加速了保险的国际化进展。只有敢于把自己拿到国际市场,与一流的国际企业一争高下,在全球竞争大风大浪中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全球竞争力。(蓝鲸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