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理想、小鹏,为毛利率明争暗斗

造车行业大变天。

文|资本星球 唐飞

编辑 | 贝尔

自5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超10%后,6月,三家造车新势力交付量创下新高。

蔚来交付8083辆车,理想汽车交付7713辆车,小鹏汽车则交付6565辆车,三家交付差距在进一步缩小。

在二级市场,投资者也十分看好三家造车新势力的前景。Wind数据显示,近60天内蔚来股价涨幅达33%;小鹏汽车股价涨幅20.02%;理想汽车股价涨幅达36.86%。

此外,进入2021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维持高度景气,产销量持续实现高速增长,前五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同比大幅增长228.08%和228.47%,东莞证券预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蔚来、理想、小鹏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加速跑马圈地,盈利能力待解

除了上面提到的交付量和股价,造车新势力三家在业绩方面表现也不错。

相比之下,2021年一季度,蔚来总营收79.82亿元,同比增近5倍,位居首位,理想35.75亿,同比增超3倍,居第二,小鹏29.51亿,同比增超6倍居第三。

蔚来的营收之所以遥遥领先,主要是因为公司一直走高端路线,售价和销量均高于理想和小鹏。而理想的单价也是明显高于小鹏,所以,虽然销量比小鹏略低,但总营收要高于小鹏。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公司目前均未实现盈利,仍处于亏损状态。在上一季度实现盈利后,理想Q1转为亏损,净亏损达3.6亿元,同比扩大366.9%。蔚来净亏损48.75亿元,同比扩大182.9%;小鹏净亏损7.86亿元,同比扩大21.1%。

业内人士指出,造车新势力车企在前期研发、工厂建设、商业模式打造方面需投入大量资金,成本运营压力极大,但汽车作为长周期、重资产行业,短时间内很难实现盈利。更重要的是,汽车行业的基本规律是“规模制胜”,只有规模企业才能生存下来。目前新势力车企均不能实现“自我造血”,盈利仍然是重中之重。

想要做大规模,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产能、扩大交付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研发更多新车型,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新产品方面,蔚来首款轿车ET7将于明年一季度正式交付,新车车长将在4.9米左右,相比国产特斯拉Model 3更大,NEDC续航里程最高超过1000km。

4月小鹏汽车也推出了新品小鹏P5。在上海车展,小鹏P5开启盲订,预计售价会在18-25万元左右。目前订单量已经超过一万辆,最快在今年第三季度正式上市。

5月25日,2021款理想ONE正式上市,新车售价提升为33.80万-34.80万元。相比老款,新车NEDC综合续航里程提升至1080公里,并在外观、内饰和配置等部分拥有60余项新增和改进的变化。

同时,为了触达更多消费者,三家公司也在积极搭建销售网络。蔚来现有23个蔚来中心和211个蔚来空间,覆盖中国123个城市。小鹏已有178家销售网点和61家服务网点,覆盖了70个城市。理想稍微落后,截至Q1共拥有65家零售店,135个服务中心,覆盖49个城市。

毛利率提升,智能驾驶变现提速

从毛利率指标来看,一季度蔚来毛利率为19.48%,理想为17.25%,小鹏为11.18%。蔚来、小鹏继续保持环比增长,但理想出现小幅下降(下降0.2个百分点)。

对于理想毛利率下滑的原因,理想给出的解释是,由于汽车销售毛利率的变化所导致。而汽车销售毛利率同比增长的原因为原材料成本下降及产量增加带来的单车制造费用降低,环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为2021年第一季度推出的促销活动导致平均单车收入下降。

综合来看,蔚来、小鹏毛利率的波动主要得益于软件收入在营收中的占比提高。在Q1营业收入中,小鹏汽车首次确认了来自XPILOT自动驾驶软件的收入。在已交付的超2万辆P7中,XPILOT 3.0的累计付费率超过20%,在今年3月,这一数据已达到25%。目前小鹏汽车从XPILOT 3.0获得软件收入达8000万元。

无独有偶,在今年1月的NIO Day上,蔚来公布了新车ET7,这款车配备自动驾驶系统NAD,NAD包括了19项安全与驾驶辅助功能,其完整功能采用“按月开通、按月付费”的服务订阅模式,消费者将以每月支付680元的方式按月订阅该服务。虽然蔚来未在Q1财报里公布相关数据,但创始人李斌曾坦承,来自软件的收入确实将是蔚来汽车毛利的来源之一。

而在自动驾驶收费方面,特斯拉或许可以为造车新势力提供一些借鉴意义。据Electrek报道,截至2019年特斯拉通过出售FSD(Full Self-Driving,完全自动驾驶选装包)获得的收入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

另根据Spark Spread的保守估算,2020年特斯拉在一个季度内可通过FSD软件获得约2亿美元的收入。而在未来的12个月中,特斯拉FSD软件带来的收入可能由单季度2亿美元增长到10亿美元,并且上涨趋势可能持续进行。

所以新能源车企从“卖硬件”过渡到“卖软件+服务”可能是公司未来发展重要路径,数据显示,90%以上的中国消费者表示,愿意为车联网相关技术付费,其中25%-30%的消费者支付意愿超过5000元。

而且随着整个汽车产业生态升级,自动驾驶未来将成为与整车配套的基础设施。

在这一领域的研发上,造车新势力三家均不遗余力。2020年以来蔚来和理想在自动驾驶领域动作频繁,蔚来发布NOP系统(实现了自动进出匝道、自动变道超车等功能)、自研ADAM超级计算平台,规划自主研发自动驾驶AI芯片。理想也开始组建L4自动驾驶研发团队,并在2021款理想ONE搭载地平线征程3芯片,替代了之前相对封闭的芯片方案,支持其自研系统运作。

小鹏通过掌握感知、传感器融合、决策、规划和控制等环节,形成数据和算法的闭环,为后续功能迭代和用户体验差异化打下技术基础,并拥有3家新势力中规模最大的研发团队。小鹏P7采用硬件集成、软件自研的路线,是目前国内量产车型中自动驾驶能力最接近特斯拉的,处于AutoPilot 2.0早期的水平。

蔚来、理想、小鹏今年一季度的研发投入分别为6.87亿元、5.15亿元和5.35亿元,研发费用在整体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8.61%、14.41%、18.13%。

抱团“出海”,寻求销量增长 

在国内车市竞争不断白热化的当下,造车新势力车企在扎根中国市场的同时,也积极迈入深度“出海”的时代,探索国外电动汽车市场机遇。

今年5月6日,蔚来发布挪威战略,宣布正式进入挪威市场,计划2021年9月将交付ES8,ET7将于2022年正式进入挪威市场。同时,在挪威,蔚来将采取与国内相同的直营、直销、直接服务客户的模式。按其出海计划,蔚来明年还将开拓除挪威以外的五个海外市场。

同在5月,在理想汽车媒体沟通会上,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也透露,理想汽车的长远目标是要成为一个全球化的汽车科技企业,已建立了负责海外市场的团队,研究海外市场的产品和渠道模式。

小鹏汽车也已开启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2020年12月,第一批欧洲版G3已交付给挪威客户,第二批G3也于今年一季度发货。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小鹏来自挪威经销商的收入达到7760万元。

对于国内新能源车企企业来说,“出海”不失为一个扩张市场的良策,但同时“出海”机遇的背后也面临重重风险挑战。

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就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欧洲需要考虑本土化落地问题,欧洲的汽车测试标准和法规相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更为严苛,需要足够成熟的技术支持。

另外,中国品牌出海同样也要考虑盈利、规模的问题。从挪威2020年的电动车销量榜单来看,中国品牌暂未出圈,排名靠前的是奥迪e-tron,特斯拉Model 3和大众ID.3。上汽国际商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爱民曾公开表示在海外市场需要持续的投入,打品牌保持曝光度提升形象,才能适度盈利。

最后,国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与国内消费者不同。以欧洲为例,国人买车追求“大”,认为大既是好,而欧洲消费者在购车时更偏向于务实与个性。国人买新能源车极其重视车辆续航,而欧洲国家面积普遍偏小,他们对于续航的焦虑也没那么大。所以,欧洲消费者还是喜欢选购A级和A0级的两厢车。由此来看,五菱宏光MINI EV和欧拉猫系家族成员也许在欧洲市场会更受欢迎一些。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造车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参考资料:

新京报:《“跑马圈地”、产能博弈 造车新势力开启新一轮比拼?》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相关阅读
造车新势力,2021请回答
前有小鹏理想、后有特斯拉,减配交付会成为潮流吗?
新能源汽车第二梯队:前景光明还是夹缝中生存?
ET7“迟到”,新电池包明年推出,蔚来为什么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