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必驰拟冲刺科创板IPO 摆在连亏三年面前的思考题

如何将在不确定的竞争激烈市场上取得有效的增量空间,尤其是一个复杂的难题,也是思必驰必须要思考的一道必答题。

文丨鳌头财经 晓敏   

见习生丨 高原

近日,上交所披露消息,语音人工智能公司思必驰递表科创板IPO。根据思必驰递交的招股书来看,其预计寻求上市发行总股本不超过4001万股,募资约10.3亿元。

然而,业界对其上市前景抱持不太乐观的态度,究其根本在于其连年巨亏的业绩。据思必驰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思必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净额分别为2.75亿元、2.03亿元和3.44亿元。

此外,从宏观角度来看,经济市场下行周期尚未消除,目前上市的云从科技(688327.SH)、科大讯飞(002230.SZ)等人工智能公司股价亦表现不佳,而且该赛道竞争日益激烈。

那么,为什么思必驰会选择在此时上市,又有哪些难题需要破解的?

持续烧钱 业绩亏损

思必驰是有钱的。

从其披露的融资历程来看,在IPO之前,总共完成了七轮融资,其中数额较大的三次融资为:2016年10月,阿里巴巴领投的价值2亿元C轮投资;2018年5月,元禾原点,富士康,联发科MTK,深创投和中民投资本联合投资5亿元的D轮战略融资;2020年4月,由和利资本,金石投资,苏州明善,北汽产业投资领投的E轮融资,价值约为4.1亿元。

不难看出,七轮融资为思必驰带来了海量现金。但若查看思必驰的财务报表,其经营活动所用净现金却连年为负。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思必驰的经营活动所用净现金分别为-2.06亿元、-2.11亿元、及-2.63亿元。

原因无他,在于思必驰的支出费用太高了。其2021年的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49.01%、42.3%和93.25%,相比2020年均出现大幅反弹。

很显然,思必驰极度依赖研发和销售。然而,这两项支出大幅用尽之后,思必驰的营业收入并未出现明显增长。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思必驰分别实现营收1.15亿元、2.37亿元和3.07亿元。

持续烧钱才换来营收小幅增长,可预见的是,若思必驰再不上市续血,很可能连现有阵地都难保住。

主营产品增长乏力

当然,对于一家科技公司来说,亏损从来不是最紧要的,最紧要的是核心科技产品能否带动整体增长,是故事和未来。

但对于思必驰来说,还有很长路要走。

思必驰主要业务涉及智能人机交互软件产品、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和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招股书显示,该三大业务在2021年的营收和占比分别为:智能人机交互软件产品0.65亿元, 占比21.06%;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1.02亿元,占比33.00%;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中技术授权服务0.74亿元,占比23.98%,定制开发服务为0.68亿元,占比21.96%。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软硬件业务是目前思必驰最大的业绩贡献者,占比也在逐年增长,从2019年的不到20%增长到33%。

照这样来看,软硬件业务对思必驰的营收拉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被其寄予厚望的核心业务之一。

但是从利润贡献的角度来看,思必驰软硬件业务并无多大优势。

招股书显示,该类产品对利润的贡献最低,2021年不足20%,远远低于其他业务。而对营收贡献最少的智能人机交互软件产品的毛利占比约为34.66%。另外,2021年,其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的毛利金额为1940。13万元,占比仅为10.85%。

这也意味着,作为思必驰最大的业绩贡献者,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却贡献了极少的利润,成为公司最不赚钱的业务。

那么,当靠软硬件业务极大拉升营收,利润贡献却萎缩之后,思必驰的故事该怎么讲?此时再不上市,之后又靠什么来让投资人买单?

竞争对手强劲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这几年,已经吸引了众多科技玩家入局,根据 IT 桔子数据显示,截止到 2021 年底,IT 桔子收录到的中国泛人工智能公司有 7362 家;中国 AI领域发生投资并购事件共 7442 起。

这意味着,在国内人工智能市场上演的“贴身肉搏”,将会持续在市场上演。

比如,前段时间云从科技自主研发的支持多算法融合、可按需加载算法及应用的嵌入式AI边缘计算设备—谛格AI定义小站,迎来业界的广泛关注,该款产品极具市场竞争力,以先进的AI科技能力来满足金融、安防、商业、社区、园区、工业、建筑施工、教育、医疗、交通等多种业务场景需求。

再比如,作为一家低调已经深耕人工智能技术专业领域 23 年的科大讯飞,在近期两个月内总计发布了 10 款新品,产品类型涉及办公、教育和医疗领域,表明了科大讯飞在C端领域的持续发力。同时,在今年的 618 大促中,科大讯飞销售额同比增长 40%,多款AI智能产品也深得消费者青睐。

因此,此时上市,对于思必驰来说,是一种极好的背书行为,能快速树立形象,有望进一步提振投资者信心,获得更好的估值。同时,在竞争对手林立的人工智能市场进行上市回血,再输血造产品,也成为了必然之举。

然而,就目前同行业已上市公司情况来看,形势也不容乐观。

思必驰招股书中重点提到的竞争对手业绩数据显示,同行业的寒武纪2019-2021年营收分别为4.44亿元、4.59亿元和7.21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亏损分别为11.79亿元、4.35亿元和8.25亿元。云从科技营收则分别为8.07亿元、7.55亿元和10.76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为6.40亿元、8.13亿元和6.32亿元。

不难看出,在整个经济下行周期不见好转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公司增收不增利情况凸显,业绩也难以提振。所以,如何将在不确定的竞争激烈市场上取得有效的增量空间,尤其是一个复杂的难题,也是思必驰必须要思考的一道必答题。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