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喜增背后,燕京啤酒、珠江啤酒高端化故事好讲不

说千道万,贵在居安思危,打铁自身硬!

文|铑财研究院 岩石

编辑|梦琪

风品|俊逸

平价消费浪潮翻滚,啤酒业的高端化红利还能吃多久?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规模以上企业啤酒产量3555.5万千升,同比增长0.3%。其中12月产量214.8万千升,同比下降15.3%。

存量博弈时代,高端化、全国化成为从业者的增长良方。2月7日重庆啤酒公告,2023年营收148.15亿元,同比增长5.53%;归母净利13.37亿元,增长5.78%。2月21日,珠江啤酒发布业绩快报,营收53.78亿元,同比增长9.13%;利润总额7.40亿元,增长4.84%。

2月29日,百威亚太业绩亮相,2023年总销量92767万公升,同比增长4.6%,收入增长11.1%至68.56亿美元,但净利下降了6.7%至8.52亿美元。

增幅最靓丽的,还属燕京啤酒。早在1月初其便率先发布预告,2023年净利5.75亿元至6.85亿元,同比增长63.22%至94.44%;扣非净利4.1亿元至5.2亿元,增长50.98%至91.49%。

双增高增难能可贵。玩味的是,资本市场似乎并不感冒。截至3月5日,燕京啤酒股价8.46元,相较开年的8.64元几乎滞涨。较2023年4月17日的14.40元高点,则累跌超40%。珠江啤酒也有类似尴尬,最新股价7.54元,2024开年为7.89元。

不禁疑问,市场在踌躇什么呢?

四季度惯亏、全国化怎么破

还是要从基本面寻找答案。

所谓没有对比,便没有伤害。重庆啤酒预告显示,2023年营收148.15亿元,净利13.37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14亿元。

相比之下,燕京啤酒虽没公布全年营收数据,可从前三季看两者营收基本在一个段位:重庆啤酒为130.2亿元,燕京啤酒为124.16亿元。但前者净利13.44亿元,后者仅9.56亿元。全年看,燕京啤酒的5.75亿元至6.85亿元,更仅约为重庆啤酒13.37亿元的一半。

且结合三季报,燕京啤酒四季度出现最少约2.7亿元的亏损。拉长维度,2019年前三季—2022年前三季净利为6.39亿元、4.82亿元、5.63亿元、6.73亿元。同期全年净利为2.3亿元、1.97亿元、2.28亿元、3.52亿元。

四季度均出现了季节性亏损,虽有销售淡季考量,可同期珠江啤酒身上并没有体现,重庆啤酒有个别年份季亏但亏额微小。

2019年前三季—2022年前三季,燕京啤酒营收为103.7亿元、98.65亿元、103.86亿元、113.22亿元。2019年四季度—2022年四季度,单季营收为10.98亿元、10.36亿元、15.75亿元、18.8亿元,相较同期前三季平均单季营收的34.56亿元、32.88亿元、34.62亿元、37.74亿元,明显偏低。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四季度销售额较低、业绩亏损,可能与燕京啤酒主要销售区的气候情况有一定原因。2020年至2022年以及2023上半年,企业华北地区营收占比为45.81%、49.44%、52.38%、54.32%,持续提升侧面折射了区域集中依赖性、全国化进程亟待提升。随着北方市场入冬,啤酒消费进入淡季。产能利率下降,伴随人工、渠道、物流等刚性成本支出,单季亏损可能性就会增大。

孰是孰非,上述观点仅是一种推测。但能肯定的是,作为一线头部企业,燕京啤酒想要持续稳增高增、全国化破壁是重中之重。除了华北市场,第二大区是华南市场,两大区域营收占比近80%。而华东、华中和西北地区营收尚不足10%。

知名酒业分析师蔡学飞认为,燕京虽有一定的本土品牌文化优势,但整体上全国市场渠道布局并不完整,并且缺乏全国性品牌影响力,营销模式与团队也存在老化问题,同时品牌高端价值也不足,这些都限制了燕京啤酒全国化的发展。

“流量营销”翻车之鉴,线上生意到底该咋做

客观而言,为了突破全国化瓶颈,燕京啤酒一直没少努力。一个典型数据就是,加大营销推广力度,销售费水涨船高。2020年至2023上半年分别为13.83亿元、15.59亿元、16.34亿元,8.24亿元。

然高举高打也是一把双刃剑。2021年6月,聘请当红明星张哲瀚代言旗下品牌“雪鹿啤酒”,可代言仅2个月该明星便因不当行为遭全网封杀。

2023年4月,此前合作的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因涉赌引爆网络。对此,燕京啤酒快速回应称张继科已不是代言人,同时删除了张继科代言过的相关宣传物料。

当年7月,蔡徐坤被爆出私生活丑闻引发全网关注,作为燕京U8代言人,这一次燕京啤酒没能幸免。对于为何不及时下架相关内容,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希望各位股民理智一点,具体以公司官方消息为准。”7月4日,#燕京啤酒回应蔡徐坤事件#冲上微博热搜。

行业分析师郭兴表示,除了代言人,蔡徐坤还是创意总监,参与到U8啤酒的广告创意宣传中,这种深度共创绑定开了行业先河,却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蔡徐坤塌房看似无辜躺枪、运气不佳,实则企业需反思经营策略,品牌营销有边际效应、双刃效应,不能一味走捷径。想消解流量反噬、真正实现年轻化、高端化、全国化,还看产品特色、口碑体验。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虽然近几年燕京啤酒的业绩有一定回暖,但与第一军团的前三位已拉开较大差距。虽然燕京啤酒品牌年轻化营销战略有一定效果,但想借用年轻化、高端化产品去实现对头部品牌弯道超车是较难实现的。

关键较劲儿时刻,企业迎来新掌舵人。2022年5月,耿超接棒董事长。这位75后新帅上任后,积极推动战略转型,并提出“二次创业,复兴燕京”,用数字化营销主动拥抱年轻消费者。

耿超曾表示:“我们跟阿里合作,通过支付宝,什么样的人买过你这款酒,精准的数字化推送,这是数字营销,包括场景营销、内容营销、体验式营销都不断地进行着营销的变革。”

2022年京东618电商节期间,耿超出现在燕京啤酒官方自营店直播间,亲自下场开启带货模式,在啤酒业还是个新鲜事。如能通过互联网数字化营销,实现全国化战略布局,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然而一番努力,2022年燕京啤酒线上渠道收入仅2.39亿元,占总营收比1.81%。2023上半年线上渠道收入8109.03万元,同比减少10.07%,收入占比1.06%。

不升反降,成绩单有多拿出手呢?行业分析师王婷妍表示,线上销售额低是啤酒业普遍问题,即使在2023年618拿到天猫、京东、抖音等多平台第一的青岛啤酒网销占比也仅为2%左右。从这个角度说,耿超加大数字化营销方向是正确的,只是结果有些差强人意。未来如何提高效率效益,或许是帮助燕京走出四季度业绩低谷的关键。

内部治理上,也需绷紧合规性这根弦。2024年2月23日,燕京啤酒披露《关于收到北京证监局警示函的公告》,称收到北京证监局的《关于对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刘景伟、徐月香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

经查,刘景伟曾同时担任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的公司家数超五家,燕京啤酒未充分核查独立董事相关任职情况。

全国化沦为口号?大本营怎么守

同样是业绩双增,深耕南方市场的珠江啤酒,业绩增速虽逊色不少,净利水平却高出燕京啤酒。2023年,营收53.78亿元同比增长9.13%;利润总额7.40亿元同比增长4.84%。

不过拉长维度看,业绩成长性及稳健度有待提升。2020年至2022年营收分别增长0.13%、6.79%,8.60%,加上2023年,虽增幅持续提升、却始终未突破两位数。

净利润方面,2022年还出现-2.11%的小幅下滑,是公司近十年来的首次负增。

对比竞品更显成长急迫性。十年前,珠江啤酒与重庆啤酒业绩规模基本旗鼓相当,2013年营收分别为33.49亿元、33.87亿元。而今,珠江啤酒营收仅是重庆啤酒的三分之一、净利被甩去一大截。尽管重庆啤酒业绩上涨与嘉士伯控股有一定关系,可即便除去国际业务品牌,2022年重庆啤酒本土营收依然高达88.23亿元。

深入业务面,与燕京啤酒类似,破题关键仍在全国化。早在2012年,珠江啤酒就喊出了全国扩张口号,提出“南固、北上、西进、东拓”战略。

然一番努力,2019年至2022年,企业华南地区营收分别为40.30亿元、40.15亿元、43.04亿元、46.23亿元,占营收比高达94.96%、94.48%、94.86%、93.81%。2023上半年,珠江啤酒华南以外地区营收仅2.09亿元,占比不到7.54%。

不禁疑问,兜兜转转10多年,全国化成效几何、是否仅沦为一个口号呢?

能够肯定的是,商场如战场,大浪淘沙不进则退。公开信息显示,珠江啤酒成立于1985年,前身为广州市珠江啤酒厂,1997年生产出国内第一瓶纯生啤酒。作为广东啤酒企业,建立初期企业迅速占领了大本营广东省市场。业界曾有“北有青岛,南有珠江”说法。

然伴随竞品四处跑马圈地、扩大版图,珠江啤酒的本土优势受到挑战。综合中信证券、西南证券研报,2016年,珠江啤酒广东地区市占率接近40%,2020年约为33%。虽继续稳坐第一,市占率的下降仍值得警惕。

还以重庆啤酒为例,2020年开始持续发力广东市场。2022年11月公告称,将向佛山啤酒生产基地项目追加固定资产投资4.62亿元投资,投资金额由10.3亿元增至14.92 亿元。

嘉士伯母公司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将进一步提升嘉士伯在华南地区的产能供应能力,并辐射周边市场,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啤酒的需求。

此外,百威、青岛啤酒、华润啤酒的广东市场份额也在提升。

据《南方都市报》,截至2024年2月,百威啤酒在广东市场的总产能约为160万吨/年,青岛啤酒约200万吨/年,珠江啤酒约150万吨/年。

面对竞品的虎视眈眈,如何在守住华南市场的同时,进一步走出华南,是珠江啤酒一道严肃问题。

扩产冷思、品控底盘要扎牢

2023年10月,珠江啤酒公告,拟对中山珠啤进行产能扩建升级项目,计划投资额9.32亿元,将新增30万吨酿造产能和2条中高端啤酒灌装生产线。

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2023年1-9月,广东省规模以上企业啤酒产量387.47万千升,同比增长20.0%。而根据上述百威啤酒、青岛啤酒、珠江啤酒产能粗算,仅这三企产能便在510万吨以上,当地产能有无闲置风险,广东啤酒市场后续竞争是否加剧,值得从业者尤其是珠江啤酒的深思,毕竟这是其大本营。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珠江啤酒一直都在寻求全国化,但这个战略很难落地,从企业角度而言,把广东市场做大做强、做精做透已经非常不容易,“随着各大啤酒商以及进口啤酒的不断蚕食,珠江啤酒的核心基地其实也不稳”。

一味困守不如主动出击。好在得益于高端化蓄力,珠江啤酒产品结构改善明显。2018年企业提出“3+N”战略(雪堡、纯生、珠江+特色),陆续推出南粤虎尊、980mL罐装英式IPA、瓶装珠江识叹等新品,逐渐走向中高端化。

以2023上半年为例,珠江啤酒高档、中档、大众化产品分别营收17.41亿元、7.48亿元、1.67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约65.53%、28.17%、6.3%,中高端产品合计占比超九成。

但这不代表没有隐忧质疑。如《消费者报道》2023年11月消息,珠江啤酒淘宝官方旗舰店售卖的“原浆啤酒”,产品配料表中却出现了大米、食用香精等成分。不少消费者提出质疑。同时保质期为90天,与中酒协发布的原浆啤酒保质期为7天标准不相符。

值得一提的是,中酒协发布该标准并非强制性。不过相关酒类销售人士表示,纯正啤酒酿造是看不见大米的,依靠的是麦芽与啤酒花。原浆啤酒与工业啤酒的最大区别也在配料表。目前市场上原浆啤酒售价较高,主因麦香与花果香的独特口感被年轻人所喜爱。出现上述负面质疑,对高端产品形象无疑是负面影响。

无论孰是孰非、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高端化不止体现在价格,更体现在扎实品控上。所谓根深而叶茂、底盘稳才跑得稳。唯有此才能真正黏住用户、破局区域困守、不断开拓出全国化的新天地。

红利与喜变,高端化竞争拐点已至?

一手好牌来之不易,贵在持续打好。

在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整个啤酒业消费升级的当下,珠江啤酒产品结构升级比较顺畅。全国化布局方面除了布局湖南外,没有太多进展,从当下消费环境看,立足广东市场,做好产品高端化布局是一个务实选择。

回望2023年,珠江啤酒也确实有诸多务实深耕。

如5月推出珠江识叹、珠江原浆、雪堡精酿IPA,以及全新首发超高端产品“珠江啤酒-南越虎尊”,覆盖了高、中、低档产品。

同时营销创新,不断向年轻群体靠拢,以“啤酒+”模式占据消费心智。如9月,珠江啤酒在珠江琶醍媒棚演绎空间举办纯生音乐派对,还持续冠名赞助广东省男子篮球联赛。又以季节性热销小龙虾美食为话题,开展珠江97纯生首届小龙虾节,活动触达400万人次。

受益于上述破圈破壁、持续创新,珠江啤酒高端市场逐渐上扬。2020年至2022年营收为21.7亿元、25.1亿元和29.8亿元,占比均在50%以上。20203前三季旗下高端啤酒代表纯生啤酒销量同比增长15.01%。其中,97纯生产品销量增长33.28%,显著高于啤酒大类的销量增速。

2023年前三季,珠江啤酒净利已超2022全年,综合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5.57%、14.52%,同比上涨了1.68、0.4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51亿元,同比提升9.59%。

再看燕京啤酒,高端化表现同样可圈点。2018 年以来持续推行“1+3”品牌战略,优化产品结构。坚持执行“以清爽酒为基础、以中档酒为主突破、以高档酒提升品牌价值”战略,孵化全国化大单品,陆续完成多款主品牌战略单品的研发上市:打造燕京V10白啤、高端拉格S12皮尔森,重塑焕新鲜啤2022、推出U8plus、老燕京12度特、狮王精酿高端品牌系列等。

2022年,中高端产品收入占比60%以上。2023上半年收入45.78亿元,同比增长12.81%。毛利率47.01%,较普通产品高出14.84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产品结构优化,缩减产能以及提升产量,企业产能利用率可喜改善。2020年为56.96%;2021年为58.42%;2022年为61.63%,截至2023上半年燕京啤酒生产量为228.72万千升,若简单以年度实际产能一半来代替半年度实际产能计,产能利用率达到74.75%。

无需累言,透视种种喜变,燕京啤酒、珠江啤酒也在精进产品、迎合消费趋势。吃到了一波升级红利。从外部环境看,2013年啤酒业开启调整、2016年前后进入复苏周期,本土啤酒厂商们抓住高端化与去产能机遇、迅速崛起,市场近年呈现出较明显的“本土啤酒向上、外资啤酒向下”趋势。

不过需要警惕的是,市场始终在动态变化、风口来去皆快。2023年以来,疫情消散、场景消费恢复的同时,更重质价比、性价比的平价消费渐起势头,叠加酒企们整齐划一的高端化,是否将会让行业差异化红利快速消失?高端化市场竞争激烈、高端饭是否会迎来拐点?还能吃多久又到底该怎么吃?一连串疑问也是从业者不得不思考的。

说千道万,贵在居安思危,打铁自身硬!高端化竞争即是规模竞赛,也是品质竞赛、特色竞赛、效率竞赛。四者兼具,也是国产啤酒业做大做强的不二法门。能够率先完成质效合一、表里如一的企业,将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

会是燕京啤酒、珠江啤酒么?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该投稿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号立场。 未经授权不得随意转载,蓝鲸号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