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酒业家团队
“黔酒一号今年授权条码不会超过10个。”
“筑春(的开发产品)门槛提高到了10000件。”
“金酱品牌(主品)占比达到70%。”
随着仁怀市相关部门近期连续发文,重拳出击净化市场,一场贴牌酒、定制酒的“瘦身”运动正在仁怀各大酒企之间上演,“贴牌”贴不出大企业已逐渐成仁怀酱酒企业的集体共识。
这场品牌“瘦身”运动,能否让仁怀酱酒摆脱“虚胖”状态?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任何繁华背后,都可能潜藏沉珂。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仁怀市酒类相关公司有13942家,其中,有4083家是从2020年1月1日至今所新增的。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新增企业数占总数的近30%。注册资本在100万~500万之间的企业数量占新增企业总量的45.8%,且多是贴牌、定制开发商以及酒类销售公司。
而据遵义市(仁怀市)酒业协会统计,仁怀酱酒企业中2020年完成下沙的有900多家。据此粗略估算,仁怀酒类开发、销售类公司与酒类生产企业的数量比例约为14:1,即平均每家酒企对应着约14个贴牌、定制开发商。
“300件就能贴,可以用公司的商标,也可自带品牌商标生产。”茅台镇一家小规模酒厂负责人说,只要愿意投钱,从商标到包装,从年份定价到条码申请,酒厂都有一套完整的贴牌生产流程。
酒业家咨询多家小规模酒企,均得到类似的答案。
对于擅酿酒不擅于销售的绝大多数仁怀酒企而言,贴牌、定制酒一直是主要收入来源,尤其“酱酒热”下更是成为酒企撬动资本的杠杆、快速发展的重要方式。
另一方面,对酒商而言,除了门槛低,价格不透明带来的高利润空间也是酒商热衷于做贴牌开发产品的原因。
然而,伴随着过度开发,酱酒发展暗藏风险。
在某直播平台和购物网站,9.9元一瓶、29.9元两瓶包邮的“酱香白酒”比比皆是。
山寨和碰瓷名酒也是贴牌、定制酒商最常走的捷径。仁怀一家酒企就曾推出过“季老芧(xù)台酒”、“季老之徒酒”等产品,受到重罚。
“我们每一款产品都能找到被山寨的包装,甚至还没开发布会,模仿品就已经出来。”某知名酒企负责人向酒业家吐槽。
“贴牌很常见,但一些中小作坊乱贴牌、把关不严,追求短线快钱,造成低质酒、山寨酒的出现,扰乱行业,损坏酱香酒声誉。”茅台镇一资深酱酒人士说道。
上述人士表示,大量开发商涌入,酱酒赛道更加拥挤,“虚胖”的仁怀酱酒品牌亟需“瘦身”。
“酱酒热下,加强行业管理很有必要,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执行会长铁犁说,在龙头酒企完成市场化竞争的2000年左右,贴牌酒销售曾占50%左右,如今下降到百分之十几。
早在2019年底,茅台集团就推行“双五”规划,要求将子公司品牌数缩减至5个左右,产品总数控制在50个以内,茅台集团推行的这场“瘦身”运动,旨在限制子公司消耗母品牌信用,杜绝搭顺风车现象。
在茅台集团打响整治贴牌第一枪后,近年来,仁怀密集发布的新规打响了品牌保卫战,并把矛头对准贴牌酒。
仁怀市酒业协会、仁怀市工业和商务局今年连续三次发文对定制贴牌酒进行规范,内容涉及严禁生产销售各类不规范定制(贴牌)产品;必须向市酒业协会实物报备;不侵犯贵州茅台酒知识产权、不以次充好低价倾销;各企业门前应挂牌本企业的名牌且挂牌名称不得超过3个(主要是指销售公司挂牌)等内容。
在此背景下,仁怀酒企正在开展“瘦身”运动。
酒业家从可靠渠道了解到,一头部酱酒品牌计划出台明年的开发产品政策,要求所有开发商按合同约定产品数量一次性打款。用这种“温和”方式清理实力不足的产品开发商,从而实现品牌“瘦身”的目的。
“金酱酒业开发商的门槛在进一步提高,截止目前砍掉了40%条码,未来开发商产品将控制在50个以内。”7月底,金酱酒业董事长汪洪彬在接受酒业家专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金酱酒业已经逐步压缩开发产品比例,金酱品牌(主品)占比达到70%。
据了解,目前金酱酒业制定了“加强金酱品牌经销收入、严格开发商品牌比例、基本杜绝基酒销售”的“发展策略”以及与大商展开深度合作,进行品牌运作。未来将在300-800元价格段重点发力,中高端产品比例将提升到70%-80%左右。
“去年黔酒股份的大单品黔酒一号只授权了3个经销商,今年授权条码不会超过10个,未来5年不超过20个。”黔酒股份公司副董事长、黔酒营销公司董事长万兴贵告诉酒业家,除了开发入口进一步收窄、开发商要求更优质外,黔酒股份还对开发商所用基酒价位和酒质作了相应规定。
“我们的开发商门槛早已提高到5000件。”贵州五星集团董事长焦永权告诉酒业家。
酒类营销专家杜志国向表示,近期他筹划在筑春开发产品,得知其a类开发产品的门槛提高到10000件,b类提高到5000件。
尽管仁怀相关部门还未公布整治不规范贴牌产品的相关数据,但这场品牌“瘦身”运动的效应已传导至包材领域。
贵州华富天玻璃包装有限公司是仁怀最大的本土酒瓶包材商,贴牌、定制酒占该公司业务量的40%左右,如今,中秋、国庆临近,该公司业务却没迎来旺季。
“去年中秋前接了800万左右的单,今年只有300万左右。近期下单的贴牌商明显没那么多了。”该公司总经理王跃进分析,规范贴牌酒、定制酒,短期来说会造成相关产业链的订单减少,但长远来看,这是酱酒行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各企业不能挂牌超过3家以上的销售公司”的规定,旨在控制贴牌酒、定制酒开发商数量,但工商注册的门槛并未提高。
酒业家致电仁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想要注册一家定制酒、贴牌酒公司,流程和要求与其他公司并无二致,注册名查重通过后具备相应的公司章程即可注册。也就是说,工商注册的大门依然是敞开的。
有行业人士表示,严控开发商数量和质量,可从公司注册源头抓起,例如注册时须提供代生产酒企相关资料,若该企业代工数超过一定数量,则贴牌、定制类酒类公司便无法注册,从源头上把控定制、贴牌商的数量和质量。
千里智库创始人欧阳千里认为,在当前信息尚不透明,大的品牌产能又不足的前提下,大部分有资源的酱酒贴牌产品活的相对滋润,随着一批具有品牌力的产品崛起,意味着疯狂的贴牌产品即将迎来“分水岭”。
他进一步表示:“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及发文,解决酱酒过热,给贴牌酒‘刹车’,皆是通过治标的手段为治本赢得时间。”
万兴贵认为,从贴牌到品牌,是酱酒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竞争的过程,也是产业走向成熟的必然趋势。“酱酒下半场将迎来品牌化竞争,未来5年,随着茅台、国台、习酒、安酒等龙头酒企产能的释放,定制酒、贴牌酒生存空间将被压缩。”
“黔酒一号笃定做品牌的决心,也做好坐十年冷板凳的准备。”万兴贵坚定地说。
“大量贴牌产品预期的高销量并没有完全出现,存在市场恶性竞争和产品积压等潜在风险。”合君高级合伙人、酒水事业部主任李振江认为,未来五年,茅台镇能参与全国化竞争的品牌大概是15+15家:前15家是销售规模在30亿-100亿元的品牌化大公司,这些企业多数具有上市公司加持背景,后15家是销售规模在3亿-30亿的中型企业。“未来贴牌酒、定制酒将处于不利地位,进行品牌化运作尤为必要。”